稻秸高效干法厌氧发酵关键运行参数及综合效益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ega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我国秸秆类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利用一直受到高度关注。在“双碳”目标升级为国家战略和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背景下,针对秸秆还田温室气体和水污染物排放风险等问题,如何实现秸秆离田资源化利用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厌氧发酵能够将生物质废弃物转化为清洁能源及可增值的沼渣,作为有机类废弃物处理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关注。与湿法厌氧发酵相比,干法厌氧发酵因具有运行有机负荷高、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已在餐厨垃圾等高含固率有机废弃物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水稻秸秆厌氧发酵过程中原料碳氮比(Carbon-Nitrogen ratios,C/N)高、木质纤维素的共价缠绕结构导致物料分解速度慢,且由于质地轻、流动性差,还会造成物料分层和表面结垢等现象,易在发酵罐内形成“死角”,均成为影响稻秸干法发酵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为此,本研究针对稻秸干法厌氧发酵工程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有机氮源不足、混合传质效果差、沼渣增值未高值化利用以及运行效益评估手段缺乏等问题,研究了序批式进料条件下稻秸干法厌氧发酵的适宜C/N和最优预处理方式,并考察了连续进出料条件下不同搅拌工艺对稻秸干法厌氧发酵的产沼规律,探索了沼渣高值化利用潜力及途径。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态分析法、生命周期评价法分别对该处理中心综合运行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估。主要结论为:(1)采用一体化不锈钢发酵罐装置(5L),通过不同猪粪添加量与稻秸共发酵的试验发现,沼气产量和质量随猪粪添加比例的减少而下降的趋势明显,尤其是C/N高于50时产气效率则会显著降低,各处理组(C/N为50、40、34和30)出料沼渣有机组分均可大幅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达8.28~13.09%和5.19~12.81%。但C/N为50的处理组pH在第33 d仅回升到6.4,水解周期较长,产甲烷过程会受到一定程度抑制。(2)针对高C/N稻秸干法厌氧发酵发酵水解周期长的问题,通过不同黄贮预处理对发酵效率的试验结果表明,稀碱预处理(1%NaOH)后稻秸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高达13.92%,高于水和沼液处理组7.36%和4.67%。稀碱和沼液(稀释2倍)预处理后的稻秸干法厌氧发酵单位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s,VS)产气量分别为406 L·kg-1和394 L·kg-1,但沼液预处理组发酵液pH回升至产甲烷的适宜范围的时间提前了 2~3 d,在工程实践中可通过沼液或稀碱的方式对稻秸进行黄贮预处理,以提高C/N 50时的稻秸干法厌氧发酵效率。(3)采用改进框型叶片机械搅拌及增加前后端气动搅拌组件的横卧推流式干法厌氧反应器(日处理量≤15 kg·d-1),试验研究显示,在单一搅拌方式下,40 d总产气量呈现出机械搅拌>前端气动搅拌>全程气动搅拌的规律,单位VS产气量分别为441.9、389.3 L·kg-1和362.3 L·kg-1,运行期间未发生VFAs的积累;在3种机械和气动组合搅拌方式下,40 d产气量较单一机械搅拌模式高出了 2~8%,其中机械搅拌(4次·d-1)+前端气动搅拌(2次·d-1)的组合搅拌方式厌氧发酵效率最高,单位VS产气量为447.2 L·kg-1,说明该组合模式可有效提高厌氧发酵效率。(4)通过分析连续式中试试验获取的沼渣可知,稻秸沼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最高可达14.88%和15.06%,有机质含量和总养分含量分别为52.86~55.33%和2.89~3.71%,As、Hg、Pb等重金属含量低于安全限值,具有良好的高值化开发潜力。通过对沼渣的高值化利用途径研究发现,通过调节C/N后建堆发酵,经高温腐熟后烘干过筛,并添加有益微生物菌剂可制得微生物有机肥,产品相关指标能够达到有关标准要求。(5)将稻秸直接还田模式作为基准,采用动态评价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工艺参数优化前后的沼气工程综合运行效益进行评估。通过对稻秸预处理、搅拌工艺等优化后,沼气工程气-肥联产净收入可提高7.99%,动态回收期为9.64年;从生态环境效益的角度来看,工艺优化后更利于提高环境效益,每处理1t秸秆可减少5.60 kg CO2排放并节省能量2.21E3MJ。
其他文献
<正>意向性牙再植术(intentional replantation, IR)的临床病例最早见于11世纪,之后陆续有相关的病例报道。近年来,随着牙科手术显微镜(dental operative microscope, DOM)在牙体牙髓病学的广泛应用,显微根管外科理念的更新和生物材料的发展,显微IR这项技术也日趋成熟,有研究报道2006年后的成功率已达到90%以上[1]。该治疗方法适用于已行完善
期刊
近年来,为实现向绿色低碳的快速转型,氢能产业的发展受到了高度重视。电解水制氢虽然是一项比较成熟的制氢技术,但其仍受稳定、高效的电催化剂明显不足的限制,从而严重影响了制氢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二维黑磷烯因其比表面积较大、稳定性较高以及载流子迁移率高等优点在电催化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对黑磷烯的原子构型与电子结构特性的分析,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结构设计、应变调控、原子掺杂等调控手段对黑磷烯催化性
学位
多环芳烃(PAHs)是含盐工业废水中的典型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传统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AS)对盐度和有毒PAHs的耐受能力有限,因而PAHs降解效率低,导致排污企业选择了高能耗或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的物理化学去除方法。研发通过外源添加耐盐降解PAHs功能菌的强化型活性污泥工艺(Bioaugmented sludge,BS),有望更高效、更经济地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以中度嗜盐菌Ma
学位
调查研究是新闻记者必备的看家本领。在实践中,新华社记者深入调查研究,更好地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服务,需要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基层一线,讲真话、报实情,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镇职责。
期刊
为了更好的研究工业乳酸发酵中的分解代谢物阻遏效应,在实验室规模反应器对凝结芽孢杆菌混合碳源乳酸发酵进行不同通气量、p H、中和剂等条件的发酵特性研究,并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渗透压等条件对饥饿状态下凝结芽孢杆菌自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凝结芽孢杆菌葡萄糖+海藻糖混合碳源乳酸发酵呈现明显的分解代谢物阻遏效应,且发酵可分为葡萄糖消耗阶段、有机酸消耗阶段和海藻糖消耗阶段。不同发酵条件在葡萄糖消耗阶段对菌体生长
期刊
青铜文物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然而,文物保存环境中有很多因素会对青铜文物造成威胁。其中,颗粒物不仅自身组成成分中含有无机水溶性离子等污染物,还可以吸附其他污染物,导致青铜文物的腐蚀;尤其是氯化钠颗粒物,具有吸湿性和可溶性,会促进金属文物表面水膜的形成,还能溶于水膜引起电化学腐蚀。目前,关于氯化钠颗粒物对青铜文物的腐蚀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论文开展氯化钠颗粒物对青铜文物腐蚀影响
学位
厌氧氨氧化是一种低碳高效的生物脱氮途径,已开发成为污水处理领域备受青睐的生物脱氮技术。然而,将厌氧氨氧化工艺应用于高盐废水脱氮处理时,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Bacteria,AnAOB)易在短期内受到盐冲击(简称盐击,一般小于AnAOB倍增时间),此时AnAOB很难在短时间内调整好自身代谢系统,而进入抑制状态,从而影响系统脱氮效能。本研究采用响应曲
学位
近年来,超滤分离技术因其高效低耗、出水水质稳定、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然而,膜污染是超滤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因为膜污染导致膜分离运行能耗增高、渗透性能下降,严重影响了膜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目前,关于超滤膜污染的研究多聚焦于单一的天然有机物(NOM)污染,但是实际待处理废水通常是一个多种污染物并存的复杂体系,可惜的是,对于超滤过程中的有机-无机混合膜污染缺乏
学位
<正>深度学习理念越来越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可与重视。从儿童立场出发,以学生自己的问题驱动他们自主探究,是进行深度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而学会提问又是催生"好问题"的一种关键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乔?尼尔森在《关键在问——焦点讨论法在学校中的应用》一书中提出四个思维层面,即客观性层面、反应性层面、诠释性层面、决定性层面,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提问的逻辑框架,能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学会提问,提出好问题,
期刊
<正>素养是指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的发展、生活、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核心素养是其他素养发展的基础,是个人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习的核心是思维的参与,思维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教与学,关键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爱提问、会思考、能研究,锤炼数学学习品质。一、爱提问: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即便是聪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