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四种全瓷材料两种结构设计与制作的片状试件以及全冠修复体的颜色再现的差异性进行比较,为临床上合理进行全瓷冠修复设计以及全瓷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一、实验室部分:实验分组:利用四种全瓷材料,爱尔创ST氧化锆(Upcera组)、CerconHT氧化锆(Cercon组)、Vita In-ceram YZ氧化锆(Vita组)、IPS E.maxPress(IPS组)制作直径为10mm的方形片状试件,每组全瓷材料试件又分为单层结构(M组)和双层结构(B组)两组。单层试件:只用单一全瓷材料通过CAD/CAM切削或热压铸直接形成1.60mm±0.02厚的氧化锆或铸瓷试件。双层试件:由氧化锆或铸瓷基底及烧结于基底表面的饰瓷两种全瓷材料制作而成。氧化锆试件为0.50mm氧化锆+1.10mm饰瓷;铸瓷试件为0.80mm铸瓷+0.80mm饰瓷(厚度误差控制在±0.02mm)。对以上试件进行CIE1976L*、a*、b*色度值及透射率的测量并比较分析。二、临床部分:在临床上筛选患者,分别常规备牙取模比色,在牙科技术加工中心制作四种不同全瓷材料的单层结构(全锆冠/全铸瓷冠)及双层结构(氧化锆/铸瓷内冠+饰瓷)的全冠,试戴合适后,对所有全冠进行CIE1976L*、a*、b*色度值的测量,并由10名经过比色训练的医生及技师进行目测评估,比较修复体的临床接受度。结果一、实验室部分:色度值同组材料单双层结构间比较结果表明Upcera组单双层试件色差为2.85,色差可接受;Cercon-M组偏红黄色相;铸瓷单层试件L*较大,a*、b*较小;Vita氧化锆单层试件与双层试件相比,L*值较小,a*值过大,偏红。色度值不同组材料间比较结果表明IPS-M组的L*、a*、b*最小,Cercon-M组a*、b*较大,偏红黄,Vita-M组a*值较大,b*较小,偏红蓝。透明度同组材料单双层结构间比较结果表明Cercon和Upcera两组高透明的氧化锆单层与双层试件的透明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IPS组和Vita组单层与双层试件的C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透明度不同组材料间对比结果表明IPS单层试件透明度最高,Vita单层试件透明度最低。二、临床部分:色度值结果表明:8组冠的L*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IPS组的a*、b*值与氧化锆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值偏小。全瓷材料的结构对L*、a*、b*值均没有影响;全瓷材料的种类对a*、b*值有显著影响(P<0.001);全瓷材料的种类和结构的交互作用对a*值有影响(P=0.040)。目测评价结果表明:Vita-M组与Cercon-M组临床接受度最低,评分均大于3.5,临床上不被接受;其他6组临床接受度较高,临床上均可接受。全瓷材料的结构和种类对目测评分均有显著性影响,且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研究表明:利用双层结构进行全冠修复设计时,四种全瓷材料的颜色再现能力及临床接受程度相同;利用单层结构进行全冠修复设计时,推荐使用透明度高的全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