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与评价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zz123zz123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建的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是大渡河干流上的重要梯级电站,是川电外送、西电东输的重要后备能源基地之一。然而大岗山地区处于不同构造单元的多组构造交汇复合地带,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地震活动和水热活动均较强烈,特别是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康定一磨西断裂到大岗山坝址区的水平距离仅4~5公里。因此,区域稳定性的评价成为此电站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其评价结果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本文在大岗山地区地质背景(区域地层、岩石、构造格局、区域重力场特征、壳-慢结构及深部构造特征)、新构造特征(包括地震地质、地壳形变、新构造地貌特征)、区域断裂及其活动性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用地质分析法(定性)、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定量)与有限元分析法相结合对大岗山水电站地区的远场区、近场区和坝区进行了稳定性分区与评价。 论文首次对大渡河大岗山地区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区划,划为四个区,同时将稳定性性级别确定为:稳定、次稳定、次不稳定、不稳定四级。定性与定量评价的结果为:黄草山区为“次稳定”,磨西区为“不稳定”,西油房区为“次稳定”,泸定区为“次稳定”。 坝区位处较稳定的黄草山地块,构造简单,坝区断层规模小、层次浅,新构造微弱,无发震构造,受周围地震影响,最大烈度为8°。有限元应力、应变分析表明,磨西断裂构成了应变的突变带,在与得妥断裂交汇部位也是应力最集中的地区,为高压高剪应力区,相对处于不稳定状态,而中部的大岗山地区应力不集中,形变、应变不明显,处于低压低剪状态,相对其西侧地区稳定,因此,坝址区的稳定级别为“次稳定”。
其他文献
最近,重温江泽民总书记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和《关于讲政治》两篇重要文章,笔者深感,领导干部讲政治一定要切实强化三个观念:组织观念、群众观念和务实观念。一要切实强化
本论文利用三维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分析了黄骅坳陷南区的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根据地震剖面解释的断层性质、活动时间及其相互关系,结合构造图分析将研究区
拉萨地块中部的色林错盆地由厚度超过3000m、向上变粗的下白垩统沉积地层组成。最下部的俄杀而补组主要由半深海—深海环境的黑色泥岩和浊积岩组成。多尼组整合覆盖于俄杀而
以东濮凹陷北部三叠系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在构造形成演化与构造应力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岩芯描述、露头观测、薄片分析、样品实验分析以及构造应力场与构造裂缝的数值模拟,
在油气开发策略上,我国大多数油田采用注水开发方式。目前,我国大多数注水开发的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油田开发的实践、取芯井资料及多学科油藏研究成果均证实,高含水后期剩
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电信接管部代表王诤、王子纲接管了北平电信局。为准备中共中央机关及解放军总部机关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迁来北平,王诤、
瓜德鲁普世是地质历史时期极为关键的转折时期。该时期发生了Pangea联合古陆从聚合向裂解转变、蛾眉山大火成岩省喷发、气候变暖、地球磁场频繁倒转、大规模海平面下降、海水
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和世界第三大河,其何时形成一直为国内外地学工作者所关注,而长江大拐弯(即长江第一弯)的形成和三峡的贯通则被认为是研究长江形成演化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
大庆深层火山岩气藏主要位于徐家围子断陷的营城组,埋藏深度3700m以上、平均地温梯度4.0℃/100m,高于松辽盆地平均地温梯度。由于储层埋藏深、温度高的特点,在对深层火山岩气井
泥河湾盆地,因其完整的地质序列、丰富的动物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而闻名遐迩,近年来新考古遗址的发现更是层出不穷,后沟遗址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在回顾泥河湾盆地的研究背景与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