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静范畴的修养论意蕴及逻辑演化——从老、庄、《管》、荀的认识论谈起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s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和思想,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对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形成中国古代哲学中独特的“静”思想。本文从老子、庄子、《管子》、荀子的认识论谈起,围绕“道是什么”和“如何知道”两个问题作出回答。进而得出如何体道的方法即“静”的方法,这样就从本体论、认识论过渡到修养论。本文通过对老子、庄子《管子》、荀子的“静”范畴的经典论述的解读、梳理、分析,把握“静”的内涵所在,区分出其论述的同异,从而把握其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   本文总体分为三章,绪论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方法以及国内研究现状。第一章静总论,从整体进行综合梳理,首先介绍“静”范畴产生的背景,进而围绕“静”与虚、“静”与动的关系展开,阐述“静”与相关范畴的关系,重点论述虚静说、动静说在先秦时期的发展。第二章老、庄、《管》、荀从认识论到修养论的逻辑演化,主要论述老庄《管》荀的“静”思想是怎样发展演化的,梳理出演化的思想主线,并进行比较,分别从老子——以道说“静”、庄子——以虚说“静”、《管子》——以气说“静”、荀子——以心说“静”展开,论述其修养论意蕴。第三章先秦“静”范畴的理论限度和当代价值,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静”思想在当代的价值和局限性,着重分析了“静”思想在当下的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应用是被伽达默尔重新发现的哲学诠释学的基本问题。在古典诠释学时期,应用问题就已经存在;浪漫主义对理解和解释的统一却使得应用问题被遗忘;伽达默尔在理解和解释统一的基础
雅克·德里达是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法国哲学家,至今,对于德里达哲学的研究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在语言观方面。   雅克·德里达的语言观沿袭了法国哲学对语言问题的关注,融入
涉及人的生物医药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点,人体试验是生物医药研究不可或缺的环节。受试者在生物医药研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为控制和预防疾病,促进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
本文以朱子的《中庸章句》为主要研究依据,以朱子在该书中对“性”、“道”、“诚”等传统儒学核心观念的理学解释为具体分析对象,来探讨朱子在北宋理学发展的新思想背景下是
纳尔逊·曼德拉先生为首的非洲人国民大会领导南非通过民族和解的和平手段解决了国内激烈的种族矛盾并成功实现社会转型,结束了南非长达几百年的种族隔离制度。纳尔逊·曼德
马克思哲学观研究对于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以及革命后马克思对于哲学的定位有重要意义。文章开始从语言符号角度切入马克思哲学并逐步深入到其内部,并从内涵上把握“马克思”
生命观,基本来说,就是人们对生命的总体认识和看法。庄子的生命观是庄子思想中的重要部分,体现着庄子对生命的关注和热爱。以道家的最基本理论--“道”为理论基础,庄子的生命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