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Ca/Fe-Cl LDH去除焦磷酸盐(Pyrophosphate, PP)过程中,大量的Ca被释放出与PP形成沉淀,而固体中残留的Ca对PP去除的作用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本课题研究了Ca2+对铁相(无定型氢氧化铁(Amorphous Ferric Hydroxide, AFH)、针铁矿(Goethite,G))去除PP的作用机制及掺杂Ca后针铁矿去除PP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考虑到Ca水合离子半径大且Ca-PP沉淀作用比较强,不易于接近固体表面,又进一步研究了Mg2+对针铁矿去除PP的作用机制。结合Ca2+/Mg2+对铁矿去除PP机制的分析,基本弄清了铁矿表面上的表面络合作用与沉淀作用,为解释Ca/Fe-Cl LDH去除PP机制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Ca2+促进AFH去除PP,主要归因于AFH表面上Ca-PP络合作用(≡FeOCa-PP)与Ca-PP沉淀作用,且≡FeOCa-PP与Ca-PP沉淀均依赖于溶液的pH:pH<7.5时,AFH表面上发生≡FeOCa-PP作用;pH≥7.5时Ca2P2O7沉淀可以被明显地观测到。在针铁矿去除PP过程中,Ca2+作用同在AFH去除PP中的一样,而同Ca2+相比,Mg2+作用是针铁矿表面上Mg-PP的结合作用,pH只是影响结合方式。Ca/Mg改性氢氧化铁的结构与特性,与Ca/Mg含量有关。实验表明,(1)Ca改性氢氧化铁的结构:≤10%,产物呈现出针铁矿的结构,Ca的存在形式是Ca(OH)2与吸附于针铁矿表面;10%100%,产物呈现出纤铁矿的结构,Ca的存在形式是Ca(OH)2与类似于Fe-O-Ca的结构(比氢氧化钙稳定);100%400%,产物呈现出Ca/Fe-LDH的结构,Ca的存在形式是Ca(OH)2。(2)Mg改性氢氧化铁的结构:≤4%、4%40%、40%400%,产物分别呈现出针铁矿、纤铁矿、Mg/Fe-LDH的结构,Mg的存在形式与Ca改性氢氧化铁中Ca的基本一样,区别是Mg改性氢氧化铁的比表面积、表面特性的变化大且及Mg存在形式更稳定。同针铁矿相比,Ca/Mg改性针铁矿(Ca-/Mg-Ca))对PP去除量增加,与其改性针铁矿的表面特性、Ca/Mg的存在形式有关:(1)Ca-G去除PP的机制是:酸性条件下针铁矿表面上存在Ca-PP络合作用,碱性条件下Ca-PP沉淀作用与针铁矿表面上Ca-PP络合作用均存在,并且这两种作用的强弱取决于Ca-G中Ca含量, Ca含量越高,沉淀作用越强,与Ca2+-G去除PP的机制有些类似。(2)Mg-G去除PP的机制主要依赖于与Mg改性针铁矿表面吸附位点种类的改变及表面积增大,不同于Mg2+-G去除PP的机制。Ca2FeCl-LDH对PP去除的机制(pH=12时),主要是Ca-PP沉淀作用与阴离子(CaP2O72-或P2O74-)插层作用,而这两种作用依赖于PP初始浓度:(1)低浓度PP(10-220mg/L)时,PP最大去除量为100mg/L,主要是Ca-PP沉淀作用,其中100mg/L<PP<220mg/L时,Ca-PP络合作用的存在,使得LDH层板上Ca溶解到溶液中;(2)高浓度PP(220-600mg/L)时,最大PP去除量出现两次(第一次是180mg/L、第二次是240mg/L),当220mg/L<PP<320mg/L时,PP去除主要是Ca2P2O7﹒2H2O晶体与CaP2O7插层LDH的形成,当320mg/L<PP <600mg/L时, PP去除归因于Ca2P2O7﹒2H2O晶体与阴离子CaP2O72-或P2O74-插层LDH的形成,并且CaP2O72-或P2O74-插层LDH的形成可能与Ca2P2O7﹒2H2O晶体的存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