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2012年在网络上引起一篇哗然的周口平坟事件为个案分析,通过田野调查法、内容分析与本文分析法以及利用互联网数据工具——新闻搜索引擎与百度指数对2012年周口殡葬改革暨平坟复耕过程进行再现。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分别对网络公共领域介入之前、网络公共介入特征与舆论形态、网络公共领域介入之后的乡村基层治理的运行方式与有效性进行探索。最终回答网络公共领域介入政策执行之后,乡村基层治理体系中的不同治理主体对网络舆论的反映与行为策略,从而试图构建最终“搁置”政策的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作为基层治理主体的乡镇政府、村委组织、乡村组织、村民,政府的执行策略与熟人办事规则、基层的应对心理与农民的“武器”相吻合,确保整个基层治理体系能够顺利应对上级政府的硬性考核,但“走过场”的应对治理目标与实际目标相去甚远,所以说,在无网络介入的情况下,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在完成任务上是有效的,但在达到实际目标上,是无效的。网络公共领域对周口平坟事件的介入呈现出“陡峰型”舆论形态特征,这表现在几乎一边倒的反对舆论,其强度在短时间内出现周升骤降的形态特征,网络舆论急速形成,随着周口平坟政令的快速叫停,又急速平息。网络陡峰型介入周口平坟事件之后,整个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处于无力应对的局面,作为决策层的市级政府在面对强大的网络舆论压力时,以停止考核的“不作为”策略对待平坟工作。而作为执行层的乡镇基层政府与乡村组织,虽然没有直接感受到舆论压力,但接收到的网络舆论信息即使在没有接到上级任何指令的情况下,足以能够帮助他们领悟上级“不作为”的意图,并以不管、不问的方式将平坟工作“搁置”因此,网络公共领域介入之后的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是失效的,最终只能以“搁置,,改革来平息网络舆论。同时,网络公共领域对乡村基层治理的这种影响作用既深且远,直接导致了乡村基层治理对平坟工作的强烈回避以及整个殡葬工作的松动与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