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链路建立过程的研究与设计

来源 :浙江大学信息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无线通信领域面临着频谱资源缺乏与频谱利用效率不高的矛盾,认知无线电技术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它通过具备人工智能学习能力和可重构能力的无线电设备,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分析和学习,并实时调整传输参数,从而适应无线信道的统计变化。本文基于无速率码的自适应干扰避免的特性,研究基于无速率码分组传输的认知无线链路的建立过程,对建链中的分组接入控制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讨论,提出了可有效实施于分布式认知OFDM系统的链路建立流程。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认知无线电的发展现状,针对当前认知无线电研究中协议设计与工程应用不多的情况,选取了认知无线链路建立过程作为研究方向。然后,本文对无速率码分组传输在认知链路建立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其应用中的实施细节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基于分组接入有效性和实时性的目标,提出了基于无速率码分组传输的简化握手机制。并对相关物理层技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基于NC-OFDM调制的数据传输方式和基于TDCS的控制信道实现方式,为认知链路建立协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接着,本文对无速率码分组传输中的接入控制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讨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机会式频谱接入方案以及一种自适应的接入时长控制方法。为降低对控制信道的依赖性,以及适应实际快变信道环境的应用需求,基于从用户自主学习并独立决策的基本思想,提出了基于马氏决策和基于统计平均的两类共三种机会频谱接入方案。根据理论分析以及仿真结果,对上述方案进行了比较,两类方案在性能、稳定性、适用场景上各自有其优缺点,实际建链中可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分组接入时长控制中针对目前接入时长研究中简化了网络场景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实际多主用户多从用户情形的在线自适应接入时长控制方法。最后,本文结合所述各种技术,对认知OFDM中的建链协议进行了设计。并搭建了基于VC和MATLAB的联合仿真平台,对链路建立过程进行了仿真,得到了建链时长,公平指数及从用户接入成功概率等指标,以用于指导实际链路建立过程的设计。
其他文献
作为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标准,IMT-Advanced系统的候选无线接入技术将向多载波,多天线和协作式传输技术的方向发展。为保证IMT-Advanced候选技术方案评估的有效
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促进了新型无线业务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应用都需要自动定位服务。为了解决自动定位的问题,基于卫星通信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出现了,其良好的定位精度解
电站锅炉炉膛内的燃烧状况,直接影响到电站的安全性和稳定运行,对锅炉炉膛燃烧状态的判断主要方法是依靠检测炉膛内燃烧器火焰的状态。传统的火焰检测方法,通常是对火焰进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质量图像的需求越来越来强烈,对光学成像系统采集图片的清晰程度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图像作为真实世界中三维场景在二维平面
静态图像人体轮廓提取是指从静态图像中将人体轮廓分割出来,它在计算机视觉中的人体行为识别、背景分割与替换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静态图像人体轮廓提取面临着巨大
GMDSS自完全实施以来,所有的船员都要按要求通过GMDSS培训.学员在GMDSS通用操作员备的培训中,使用真实设备进行学习,不仅实训的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可能产生误报警,造成十分严重的
作为抵抗无线衰落、提高通信系统可靠性和增加系统传输速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协作通信无疑是目前无线通信的研究热点之一。根据是否利用瞬时信噪比或者平均信噪比进行中继选择,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代表个人身份的常规信息经常被他人非法获得和使用,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使得生物识别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中指纹识别以其性能稳定、准确率高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误码率性能和带宽效率往往是两个需要进行博弈的参数,传统的直接序列扩频和跳频扩频系统通过牺牲系统的带宽效率获取扩频增益,以达到较好的误码率性能。对于一
在视频通信系统中,接收图像特别是经过高效压缩编码(如H.264)后的视频数据,其重建质量对传输信道差错的影响十分敏感,所以必须在通信或传输过程中采用强有力的差错控制措施,方能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