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圈视角的互联网企业战略并购协同效应—乐视、小米的比较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gtest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相关技术的革命与发展、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与践行,当代企业的竞争范式发生了巨变,企业竞争所依赖的关键性资源已有所不同,企业优势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新的发展。在产业融合加速、消费者需求升级的今天,生态圈战略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生态圈战略是一种基于共享思维的战略选择,区别于经典战略理论的观点,它强调在企业间形成共生、互生、再生的利益共同体。在实践中,有一大部分企业选择通过并购来构建其生态圈系统。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并购活动的协同效应却不尽人意,对企业生态圈战略的布局弊大于利。从另一方面看,虽然生态圈战略理论早已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但目前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现有研究的对象多集中于生态圈的构建逻辑、评价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构建生态圈系统获得竞争优势等方面,针对生态圈构建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如并购)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因此,笔者试图基于生态圈战略理论视角,研究互联网企业战略并购的协同效应问题。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将首先对已有的生态圈战略理论进行一定的汇总和归纳。随后,结合资源依赖理论,通过对乐视、小米两家公司三个具体并购动作的案例分析,从企业生态圈战略构建逻辑、生态系统成员类型和成员间依赖关系入手,研究所选案例间并购协同效应有所差异的原因,进而得出结论和启示。基于分析,笔者认为三个所选并购案例间的协同效应差异主要源于以下三点不同:一是乐视、小米两公司的生态圈构建逻辑不同;二是三个并购动作所涉及的生态圈成员类型及其依赖关系不同;三是乐视、小米在并购发生前后所依赖的关键性资源类型和依赖关系的确定性不同。在此基础上,笔者得出本文结论:第一,同一产业内的生态圈扩张采用“内延式”,跨产业的生态圈扩张采用“外延式”,可能会带来更好的协同效应;第二,选择并购不同类型的生态圈系统成员并与之建立不同的依赖关系,将会导致不同的协同效应;第三,保持对关键性资源持续、稳定地获取和合理分配,是获得协同效应的前提条件。
其他文献
通过微波合成技术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对一步缩合法合成贝诺酯的主要副产物进行了制备并综合利用紫外光谱(UV)、高分辨质谱(HRMS)、核磁氢谱(1 HNMR)、核磁碳谱
由于长期内,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较低,违规举债现象普遍,以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激增且难以计量和防范。近年来,中央政府陆续出台多项规范融资的政策法规,不断规范投融资方式,但并未消除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十九大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作为重点防控对象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往往关系到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的改善,厘清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成因及其风险状况,遏制隐性债务
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考察可能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基于1997—2003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城乡间人均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均人力资本存量差距是拉大城乡收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