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完成某项任务时对自身能力的判断。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他们趋向于为自己设定较大的学业目标,也越能够接受学习上的挑战,他们对学习以及解决学习问题的内在兴趣也越浓。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毅力,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地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与其他学生相比偏弱,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地理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本文以自我效能感理论、动机归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在查阅相关文献后,设计了初中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初中地理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偏低。他们在地理学习时的努力感和控制感较差,屡次的学习失败、对自己能力的怀疑、找不到学习中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容易受外因的影响等因素是使学困生自我效能感低下的主要原因。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本文探寻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确定学习目标---课前自学---激励学习动机----合作学习---检测学习成果----学习评价---自我反思”的教学流程来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对教学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1)实验组自我效能感和地理成绩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实验组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地理成绩与实验前相比,P值都小于0.05,说明这两个因变量在实验后都有明显的提高,说明笔者提出的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有效性。(2)自我效能感与地理成绩间有相关关系。实验组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和地理成绩的变化也证明了自我效能感是可以通过培养提高的,在自我效能感提高的同时,地理学习成绩也得到提升,二者具有一定正相关关系,也说明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改善地理学困生的学习状况。本文提出通过在教学中帮助学困生明确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学习榜样,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可以减少学困生陷入学习无助的困境。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困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可以帮助学困生逐渐走出学习困境。地理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深入的研究,希望广大的一线教师能够参与到有关学困生的研究中来,为全体学生的发展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