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叶维廉纯诗观的人生源流、理论基础、理论特征以及理论意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力求对叶维廉的纯诗观有一个较为全面、整体的认识与把握。叶维廉的纯诗观与他的个体生活相关,也与时代相关,更与中外已有的理论相关。他历经故土战争、一次放逐、两次愁渡的生命体验,以及丧失家园的无根之痛和两种文化错位。他承接“五四”以来现代主义诗学的衣钵,并反思和批判这种绝对的“西化”。但他并没有彻底弃绝西方文化,而是力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找到融汇之处。他认为道家美学思想的精髓“物自性”、“以物观物”是抗衡西方文明宰制策略的有效武器。道家以物观物、物我通明的美学策略与西方现代诗学的纯诗虽有相通之处,但它们的差异也是鲜明的。他重视诗歌的形式、音乐性和暗示能,认为中国现代诗要把白话加以提炼,注重意象的运用,消除分析性和演绎性的表现,造成一种水银灯的效果,达到出神的意识状态。叶维廉的纯诗观集经验性、逻辑性与感悟性于一身,清醒的批判和怀疑与反思意识是叶维廉诗学的特点。他既坚持自己的理论主张,又适当变通。他学贯中西的知识结构使他的学术研究具有客观性,长期在西方大学执教的经历又使他重视科学精神。叶维廉堪称有真知灼见的理论家,但是他不极端固执。尽管目前他的纯诗观尚不够成熟,在学术界引起不少争议,但其学术价值,特别是挖掘出的中国古典诗歌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他的纯诗观赋予了中国文化传统美学以新的意义,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的诗人兼学者,叶维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也值得当今新诗研究者和新诗诗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