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造山带(北段)物质组成、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

被引量 : 32次 | 上传用户:zhubajie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门山陆内复合造山带位于扬子地块西北缘,是一个北东向展布的陆内造山带,夹持于碧口地块、南秦岭造山带、松潘-甘孜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和汉南-米仓山构造带之间,也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是诸多地块和不同类型造山带以不同方式、不同方向汇聚交接地区,具有复杂的构造图象和拼合历史。本文通过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及地球物理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对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造山带的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变形特征和变形序列进行了综合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新进展和初步认识:1、后龙门山造山带物质组成研究新元古代早中-期的基底形成阶段主要以火山喷发和随后的岩浆侵入为特征,其中通木梁群岛弧型火山岩是Rodinia超大陆汇聚的产物,而刘家坪群裂谷型火山岩、轿子顶花岗岩和大滩花岗岩是Rodinia超大陆初始裂解阶段产物;南华纪-早古生代伸展裂陷-晚古生代-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主要以海相沉积环境为主,其沉积环境可划分南华纪-震旦纪阶段的裂解-稳定沉积体系、寒武纪-志留纪阶段的伸展裂陷沉积体系、泥盆纪-中三叠世阶段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体系,包含少量的早奥陶世毛塔子陆内裂谷火山岩系;晚三叠世-新生代陆内造山演化阶段在其北侧碧口地块中形成了具有后碰撞特征的花岗岩,在其南侧前龙门山构造带以及碧口地块南缘局部则以陆相沉积岩系为主。因此,后龙门山造山带是在陆内俯冲造山基础上,后期经历了伸展滑脱、逆冲推覆以及走滑剪切形成的造山带。2、后龙门山造山带构造特征研究后龙门山造山带自晚印支期以来经历了多期次多类型的构造变形和构造叠加,通过详细的构造解析,认为可以将其构造变形分为晚三叠世挤压-收缩体制下陆内俯冲变形,早中侏罗世伸展构造体制下滑脱变形和顺层韧性剪切变形,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挤压-收缩体制下逆冲推覆变形,晚白垩世-早中新生代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变形,以及中-晚新生代右行走滑剪切变形五期变形。其中,伸展滑脱变形在后龙门山造山带轿子顶穹窿和碧口地块南缘蜈蚣口一带较为明显,向东逐渐减弱。对伸展滑脱构造带中变形岩石的年代学研究表明,该期伸展滑脱形成于193-165Ma,是在陆内俯冲造山后地壳均衡作用影响之下的伸展背景下形成的。3、后龙门山造山带形成演化研究后龙门山造山带自新元古代以来主要经历了新元古代早中期基底形成,南华纪-早古生代伸展裂陷-晚古生代-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演化,晚三叠世-新生代陆内造山演化三个大的阶段。其中晚三叠世-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可划分为晚三叠世陆内俯冲造山、早-中侏罗世伸展滑脱、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逆冲推覆、晚白垩世-早中新生代左行走滑、中-晚新生代右行走滑五个阶段。可以看出认为龙门山造山带是一个陆内复合造山带,与其南北两侧的构造单元的构造演化息息相关,主要受控于秦岭造山带、扬子地块和松潘-甘孜造山带的共同作用,构造运动复杂。
其他文献
离心式渣浆泵是固液两相流体输送的关键性设备,广泛应用于采矿、冶金、水利、电力及环保等行业。浆体中硬质固体颗粒的存在及其对渣浆泵的强烈冲蚀磨损作用,导致渣浆泵使用中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一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个体化置入技术。方法对20例成人寰枢椎标本行CT扫描,收集标本的医学数字图像通讯标准格式数据,然后利用
晋商民居三雕艺术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作为三雕范畴的榆次常家庄园建筑石构件,其精美的雕刻样式,丰富的纹样内容,独特的文化底蕴,在晋商民居石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江西是风景名胜区大省,而散布在各个风景区内的村落是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村落作为风景区内唯一的人类聚居地,有着独特的人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观风貌,同时,它们还是
农村公路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界定农村公路概念的基础上,针对新疆特殊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农村社会经
家,是人们以血缘为基础情感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生活与情感归属地,但近来年家庭暴力现象频发严重侵蚀家庭中应有和睦气氛。同时,家庭暴力在家庭内部成员中所造成的不安定因素与
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实行。民事案件的执行是生效法律文书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它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当事人能否获得由判决所带来的属于他的权益。民事执行难是我国法院长久
本论文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了镍钼矿冶炼烟尘中硒的浸出工艺。理论上,证明了在HCl-H2SO4混酸体系中,采用氧化剂浸出镍钼矿冶炼烟尘中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本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虽然我国风力发电系统的加工制造与电气设备及机械的设计都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但是影响电能质量和风电转换效率的核心控制技术,仍然是制约我国
以石煤为原料,用石灰作添加剂,对石煤钠化焙烧提钒工艺进行研究,形成了石煤加钙固氯钠化焙烧提钒新工艺,工艺过程包括石煤加钙固氯钠化焙烧—焙砂低酸浸出一浸出液富集分离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