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旸生平及其《乐书》著述背景研究——以民族音乐学视角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r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旸,福建闽清人,北宋绍圣元年贤良科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所著《乐书》二百卷近百万字,保存了大量宋及宋以前的音乐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乐书》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其成书之早、内容之丰富,为当今世界仅见,堪称中国乃至于世界历史上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是研究中国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尤其是20世纪以来,对陈旸及其《乐书》的研究,多取史学角度,以史学研究为主.该文拟取民族音乐学视角,尽可能地将陈旸及其《乐书》置于北宋社会人文背景中去考察,研究文化历史发展脉络中的陈旸及其《乐书》.该文通过对田野调查所获族谱等文史资料、《宋史》等史料记载及前人研究成果的整合、研究:在生平方面,提出了陈旸生卒年月、中制科时间、初授推官的地理位置等新材料,初列了陈旸年表;在著述背景方面,通过对北宋的政治、经济、文教等人背景的梳理,认为《乐书》著述的思想动机是呼唤回归三代的礼乐治国,并通过对学术背景的综观,认为北宋的史学、金石学等对《乐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美声唱法顾名思义是一种优美的歌唱,实际上也是一种朴实自然的歌唱方法。本文从历史发展、发声技巧以及美学观念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美声唱法观念,揭开平日关于此唱法的诸多神
《蓝色狂想曲》是美国现代作曲家格什温的代表作,更是严肃音乐与爵士乐相结合的典范之作。本文旨在对这部单乐章的钢琴与管弦乐队作品的整体背景及其音乐语言、演奏技巧的剖析
传统绘画的传播分四种方式:一是作品流通,二是展览交流,三是出版宣传,四是教学传授.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很多转变,而传播也对艺术的发生发展产生从未有过
土沃老花鼓是流传于山西沁水县土沃村的山西民间舞蹈。其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集打、唱、跳三种表演形式于一体。兼有南北文化之长,即有北方刚劲爽朗的特点,又有南方
该文从中国文化传统这一宏观视角,探讨了中国美术史上的两次中西融合.采用比较美学的方法,对中西美术的融合进行深入剖析,总结了两次融合所形成的艺术特色,以及整体的审美特
该文首先在引言中介绍了"我自用我法"的出处,接着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我自用我法"进行具体阐述:一是从时代特征和个人因素分析了"我自用我法"思想中包涵的突破"古法",重视"自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