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林麝类固醇激素和免疫球蛋白的非损伤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YE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重要的药用资源动物,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列为国家Ⅰ类保护动物,纳入CITES附录Ⅱ。中国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人工饲养林麝,但受到组织样本获取等方面的制约,该物种的繁殖生理、应激生理及免疫生理研究一直较为薄弱,严重影响了人工养麝业的发展。为此,本研究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方法(noninvasive sampling)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技术,开展林麝的繁殖生理、应激生理和免疫生理指标的测定,旨在建立该物种的非损伤研究方法,探索其生存状态,为林麝养殖业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09年至2010年在陕西凤县屋梁山林麝养殖中心开展了相关工作,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林麝粪便类固醇激素的保存时效,在室温下(20℃)保存林麝新鲜粪样,其孕酮于48h时呈显著升高;雌二醇于18h时呈显著升高,随后为下降的趋势;睾酮于18h时呈现显著升高;皮质醇于18h时呈显著下降,随后逐步升高。采用90%甲醇保存林麝新鲜粪便,其孕酮、睾酮和皮质醇分别于45d、15d及30d出现显著变化,而雌二醇到2个月未见显著差异。抗生素保存的类固醇激素含量,最长至15天,最短7天就有显著变化,明显比未处理延长了保存的时间,但却比90%甲醇保存时间要短。   2.林麝发情和怀孕期性激素的变化,测定雌性林麝在发情和怀孕期的粪便孕酮及雌二醇的含量,得出发情周期为21.94±1.2d;雌性林麝在怀孕的第二周孕酮含量就有显著的上升,然后逐渐上升直至分娩前一个月达到最高点并逐渐下降,至分娩后急剧下降。粪便雌二醇在整个发情和怀孕期变化规律不明显。因此,试验结果表明,雌性林麝粪便孕酮值可以作为怀孕的非损伤监测指标,用来监测和研究林麝的繁殖活动。   3.非孕期林麝粪便皮质醇含量的变化,雌雄林麝粪样皮质醇测定得出,雌麝于育幼期的第一阶段,尤其是处于分娩和食物转换的前4周,应激生理较高。同理,雄麝于食物转换的5月份也表现出应激水平上升的现象。因此,我们认为,在雌雄林麝处于较高水平的应激生理状态时,需要加强圈养林麝的饲养和管护工作,尽可能减少惊扰等刺激因素。   4.林麝免疫球蛋白的季相变化,雌雄林麝粪便IgG、IgM和IgA浓度测定得出,雌雄林麝粪便IgG和IgM均不存在年季相变化节律,表明林麝随季节的变化其抗感染力和发生感染的强度均没有显著变化。同时,粪便IgA浓度在6月份显著高于其他各月份。我们认为,进入6月份后圈舍内微生物活动增强,同时,林麝开始取食新鲜树叶,会直接影响到林麝的免疫应答,这一时期IgA的上升是林麝消化道应对环境微生物的结果,也说明春夏变换季节是林麝饲养管护的重要时期,应更加注意草料、饮水和圈舍的卫生状况。   5.林麝幼体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幼麝粪便IgG和IgM水平呈现出三个变化阶段。第一阶段(2~11周左右)幼麝哺乳期,呈逐步上升趋势;第二阶段(12~16周)幼麝开始断奶,摄食了部分鲜嫩树叶和饲料,此时的IgG和IgM水平下降;第三阶段(16~21周)回升至较高水平,此时幼麝自身免疫生理已初步建立并逐步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研究认为,幼体林麝肠道中IgA的含量在其出生的2~21周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   6.幼麝与母体之间免疫球蛋白相关性,分析两者数据得出,圈养幼麝与母麝粪便中IgG含量在幼体出生后的2~21周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在哺乳期幼麝主要免疫力源于母乳。此后,随着吸乳量的减少,IgG含量明显降低。同时幼麝自身的免疫系统在逐渐建立和完善,因而在16周龄左右幼麝的IgG值再一次开始升高,直到18周龄幼麝的IgG值达到最高并趋于稳定,表明这时幼麝自身的免疫系统基本形成。幼麝与母麝粪便IgM和IgA含量在幼体出生后的2~21周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证明,采用粪便取样的非损伤方法可用于研究林麝的繁殖生理、应激生理和免疫生理,是研究及评估该物种生理及生存状态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瑟克(Cirque)铅锌矿床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北部威利斯顿(Williston)湖的北端,它是由凯内克斯(Canex)勘探公司(矿床开发公司)于1974年根据1970年的一份勘测报告,对
摘 要: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材里,有许多经典的文章,因为离现在的生活久远,加上某些语句深奥晦涩,学生在学习时有些困难。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语文课堂,通过网络搜索进行探究学习,利用课件演示突破难点,用图画、音乐的冲击升华学生的情感。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语文教学焕发出了夺目的光辉。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高段 语文教学 教学应用  二十一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目的:探究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采用米索前列醇药物治疗所产生的治疗效果以及具体的应用范围.方法:收录从2016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接受了米索前
目的:研究蛭蛇通络胶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
本试验通过设置N、P、K肥3因子、3水平涉及9个处理辣木幼苗配方施肥试验,研究其不同施肥配方处理下的苗木的生长效应和产量构建的变化,确定适合辣木有效生长和高产的肥料配方
笔者接触过不少单位从事宣传报道工作的同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报道工作难干。 某些地方有一定地位的人物,当其所在单位和本人事迹没上报时,千方百计想上报;可上了小报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和课程教学的结合,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能力培养的切入点。学生在学习中会寻找主动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因为如此,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就更重要了。文章具体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 语文阅读 驱动式教学模式 实际应用课堂  一、相关理论  1.建构理论。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学习理论基础
1949年10月18日,是“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闭幕的前一天。下午,大会秘书处突然来了通知:提前吃晚饭,不要外出,等候重要通知。一位秘书处的朋友神秘兮兮地对我说:“有
目的:研究探讨辛伐他汀结合阿司匹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以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摘 要: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怎样进行语文情感教育呢?作者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语文课上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渗透方式  小学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情感教育。小学语文不但是小学教育阶段最基础的工具学科,还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领域,它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内涵,是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