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区位选择的空间效应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yuq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公司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均侧重于探讨企业或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和机制,较少涉及对企业区位选择的空间效应研究。然而,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活动的最小生产单元,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同城化等一系列宏观背景的影响下,其空间区位选择和空间行为活动已成为塑造和改变城市空间结构的关键推动力量之一。在众多企业类型中,高新技术企业除了具备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基本特征外,还兼具推动城市和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功能。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空间区位选择不仅会影响城市产业空间和就业空间等传统空间结构的演变,也会影响城市创新空间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共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大部分,并以实证分析为主。理论研究部分阐述了高新技术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空间效应以及区位选择作用于空间效应的一般机制。实证分析部分以南京市截止2012年底认定的7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收集、问卷调查、企业访谈和部门座谈等途径,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等数据挖掘技术,深入分析了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空间格局演变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区位选择所形成的产业、就业和创新三大空间效应。研究认为: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空间格局整体表现为由中心向外围的“圈层式”扩散和以外围地区为中心的“扩散式”集聚这两大基本规律。在此规律影响下,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空间整体也呈现出“扩散式”集聚的空间演化特征,高新技术就业空间则表现出区域层面的就业空间流动化和城市层面的就业空间差异化两大特征,高新技术企业区位选择对城市创新空间的影响表现为创新载体空间的等级化、创新产出空间的差异化和创新合作空间的多极化三大方面。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规划编制内容体系提出了应对建议。全文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对研究对象和范围、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为本文的理论研究部分。通过对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和发展规律的分析,概括总结了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区位选择的各类因素、和高新技术企业区位选择三大空间效应的表现以及企业区位选择影响空间效应的一般机制。  第三章至第六章为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以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为例,在描述其空间格局演变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重点从产业空间、就业空间和创新空间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区位选择所产生的空间效应。  第七章为本文的结论与建议部分。总结了高新技术企业空间格局演变的两大规律及其区位选择的三大空间效应,并对城市规划编制内容提出了两点建议。
其他文献
住宅户型的可变性设计是当前户型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而板式高层住宅在当前的住宅建筑中占有较大比例。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及户型设计当前面临的问题,总结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也迅速发展,同时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有机体的一部分,始终处于新陈代谢的状态,经历着各种城市要素的生长、发
两宋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园林类型已经完备,园林的主人与使用者与后世基本相同,风格与手法丰富多彩,掇山理水等技术手段成熟.同时,两宋园林体现了独立的艺术精神,宋
近几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协调发展,建设环境优良、舒适宜居、和谐发展的城市成为当前许多地区发展的主要目标。随着生活水平
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交往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在城市规模逐渐扩大,流动人口逐渐增多的城镇化背景下,良好的交往活动成为了城市人群的基本需求。目前,我国社区的建设已经不仅仅
追溯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城市不断更新不断改造的历史。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更新改造发展的时间长,经历了由盲目大规模改造向因地制宜的小规模改造转变的过程。并且,随着联合
伴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地球资源的日渐枯竭,许多传统的工业基地走向衰落,产生了大量的废弃工业用地,其遗留下来的工业景观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的发展史。在科学发展观的背景
历史建筑,是指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有内部功能空间的古建筑、近现代建筑及当代建筑。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的今天,中国众多的历史建筑都遭遇到了生存与发展的危机。该文写作
从表面上试图移植生态建筑的某些技术与形态,并非是对生态思想的深思考。文章试从生态建筑形态生成的角度出发,通过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过程对生态建筑的实体、空间和虚拟形态特
论文针对在我国的城市改造中城市多样性正在被不断削弱的现象以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讨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尝试在策略层面探讨城市规划的相关对策。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