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承人为中心的“非遗”纪录片叙事策略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vm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的“昆曲”,在2001年成功申遗,被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后,“非遗”和“申遗”这两个名词,在大众的认知里不再是完全陌生的。人们的注意力也更多地投注到传承和保护非遗上面来,而用现代影视媒介的手段来对“非遗”进行记录保存与传播传承也变得流行起来。由此,“非遗”纪录片开始作为一种重要的类型出现在纪录片的理论与创作中,并引发了大量的思考、讨论。笔者认为,非遗的保护是手段,传承才是目的,而“非遗”最主要的传承方式在于“口传”、“心授”、“上手”,是以传承人的活动为中心,而不是通过文物或知识体系的鉴定或学习来实现的,因此,“非遗”纪录片的主要人物就应该是那些让非有形的口头、亲身、内在化、在场的技艺处于“活态流变”的传承人,讲述传承人的故事成为“非遗”纪录片最有活力的创作方向。本文研究以传承人为中心的纪录片,无疑会给创作者和观众一种全新的叙事与体验的视角。本文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旨在从理论上探讨以传承人为中心的“非遗”纪录片的叙事特点。绪论部分主要对论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做出较为详细地说明;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对“非遗”的定义进行界定,针对“非遗”的类别进行概述,紧接着在这一基础上阐明“非遗”纪录片的定义和特点。第三部分结合“非遗”纪录片的分析,阐述以“非遗”传承人为中心的叙事特征。本文的第四部分,也就是总结部分,笔者结合自己对传承人纪录片的创作经历,以及前文关于“非遗”传承人纪录片的叙事类型、方法、策略的理论分析,对“非遗”传承人现状、“非遗”纪录片地创作发展做出总结。
其他文献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spinifex)为入侵我国北方农牧区的一种恶性杂草,在磷元素受限的贫瘠沙质土壤中能够快速生长和种群扩张,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单一优势群落。从土壤解磷微
突发性耳聋是患者突感患耳听力下降的一种疾病,在针灸科可经常见到此类病人,该疾病是与病毒感染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的感音性耳聋,笔者采用针灸治疗本病,与常规药物治疗对
全国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研讨会于2006年5月20~22日在武汉举行。会议南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举办。会
目的观察普及健康教育,合理的高血压病运动疗法,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对高血压病治疗的影响。方法对5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患者在一年时间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利用GoogleEarth对河南省2013—2016年591个省级传统村落的地理位置进行精确空间定位,结合ArcGIS10.2、SPSS19.0对河南省的地形、人口、经济、交通网络等社会和自然因素进行
目的 分析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诊治方法,总结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长期误诊误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例表现为枕颈部疼痛反复发作,其中1例伴头
一台牡丹54C10A型彩电,收看过程中不时出现类似行不同步的彩色斜条纹,且行幅收缩,直到自动关机。再次开机后,又重复出现上述故障。
一个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接触到了亚历山大技巧,从此便被它所具有的魅力深深吸引,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对其进行研究、学习,发现它的原理和其中一些实践方法对于生活中的许多情境都能带来巨大的助益。由于经验不足,笔者在童声合唱教学工作中遇到了诸多难题,便尝试将亚历山大技巧借鉴和运用到童声合唱训练中来。果然不出所料,解决了许多合唱训练中原本很难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希望能将亚历山大技巧推广到更多人的视野中。尤其对那
根据天祝县1961-1990年30年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将草地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OSGC)的分类指标>0℃年积温和湿润度,利用ArcGIS软件,分别采用IDW、Spline、Kriging、Natural Neighbor插值方法进行空间插值,并将生成的天祝草地综合顺序分类图与天祝县遥感影像植被分布图进行植被景观类型对照,结果表明,>0℃年积温用Natural Neighbor、湿润度用Krigi
对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站20年的简况和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长期、定位、综合、系统的监测、试验和示范,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