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从现象学的角度来开显庄子《逍遥游》中的人生论美学意蕴。《逍遥游》的主题是“游”,探讨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世界中自由地存在。“游”是一种特别的游戏,指“行道”,是人与道合一的一种自由活动。在庄子看来,“道”不仅是宇宙自然的本体,也是人生意义的终极根据。而“游”则是个体有限人生进入无限宇宙大道中的审美方式与审美境界。由此只有“游于道”才能真正走向自由。庄子对“游”即“行道”的开显,是通过逐层否定的方式——即否定日常认知、欲望与技术对人的限制,进而达到与道合一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小大之辩”:意向性世界对日常认知世界的存在论否定。为了达到道的境界,第一步,庄子首先否定了日常认知对人的限制。分为三个层次:(一)无所至极——否定空间的限制;(二)冥灵大椿——否定时间的限制;(三)齐谐志怪——否定语言的限制。第二部分,论述“逍遥之人”:对日常欲望的生存论否定。第二步,庄子否定了日常欲望对人的限制。分为四个层次:(一)圣人无名——否定名利的限制;(二)至人无己——否定私欲的限制;(三)神人无功——否定外物的限制;(四)丧其天下——否定自大的限制。第三部分,论述“无用之用”:对手段与目的技术论否定。第三步,庄子否定了日常技术对人的限制。分为两个层次:(一)拙于用大——否定手段的限制;(二)无所可用——否定目的的限制。第四部分,论述“游于虚无”:与道合一审美境界的游戏论显现。通过否定日常语言、欲望与技术的限制,人终于达到了与道合一的人生审美境界。此一境界具体体现为:(一)游无穷——合于自然;(二)无穷游——否定自我;(三)游于道——身心逍遥。结语部分,论述了庄子游戏说在美学史上的特点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