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F/刨花板搁板结构设计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_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索使用者对搁板弯曲程度的心理接受临界值,寻求特殊场合用长搁板的刚度设计方法,首先采用视觉感知试验法进行了搁板许用弯曲程度研究,其次提出了三种搁板刚度增强结构,并推导出了其刚度预测模型,在对刚度预测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修正处理,最后进行了刚度预测模型应用性验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当搁板弯曲程度在3.0‰及以下时,受试者对搁板变形情况做出的判定全部在“无变形”和“轻微变形”范围内;当搁板弯曲程度在3.0‰至4.0‰区间时,超过90%受试者认为搁板有“轻微变形”;而当搁板弯曲程度超过4.0‰时,受试者中认为搁板发生“严重变形”的比例逐渐增加。可将3.0‰、4.0‰分别作为搁板许用弯曲程度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对搁板的变形限定要求高时,建议采用一级指标,对搁板的变形限定要求稍低时,建议采用二级指标。(2)提出了铝合金条增强搁板结构、玻璃纤维布条贴增强搁板结构、玻璃纤维布全贴增强搁板结构三种搁板增强方案。推导了铝合金条增强搁板结构、玻璃纤维布条贴增强搁板结构、玻璃纤维布全贴增强搁板结构三种搁板增强方案在均布载荷下的刚度预测模型。(3)铝合金条增强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搁板的预测挠度小于实测挠度,而玻璃纤维布条贴和玻璃纤维布全贴增强搁板的预测挠度大于实测挠度。经数据平移法修正后的刚度预测模型,其预测挠度与实测挠度趋向一致,修正后精度有效。以某书桌柜中的一块刨花板搁板为例,搁板刚度预测模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增强搁板的弯曲程度实测值为2.8‰,小于且十分接近目标弯曲程度3.0‰,说明搁板刚度预测有效性较好。
其他文献
基于航空图像的单株树冠(Individual Tree Crown,ITC)分割算法是理解树木生长,树种竞争和生物量评估的先决条件。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将超像素分割和拓扑图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有效地进行ITC分割。首先,通过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超像素算法对无人机采集的林地航空图像进行初步分割,并通过整体嵌套边缘检测(HED)网络获得航空图像的树冠边界。其次,通过RGB颜色差值,边界像素数和相交
作为天然纤维素的最小物理结构单元,纤维素纳米晶(CNC)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如高比表面积、高长径比、高结晶度、超精细结构、各向异性等;此外,CNC表面还存在大量反应活性官能团,适合进行多功能修饰和负载,因此可作为一维(1D)模板材料,在高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构筑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CNC的独特形态、模板结构、可修饰性和生物相容性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功能化载体平台,可同时进行光学信号设计、探针分子修
本文旨在制备具有超润湿性以及良好油水分离性能的壳聚糖基复合材料。主要以壳聚糖(Chitosan,CS)为基体材料,分别制备了氟化二氧化硅(F-SiO2)修饰的超疏水壳聚糖气凝胶,二氧化钛(TiO2)修饰的超亲水壳聚糖气凝胶,氟化石墨烯(FG)增强的超疏水壳聚糖静电纺丝膜和聚四氟乙烯(PTFE)增强的超疏水壳聚糖静电纺丝膜,并对其组成结构以及油水分离性能进行分析表征。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静电纺丝
木材作为天然高分子的非均质复合材料,具有干缩湿涨的特性。木器涂料涂覆于木材之上形成的涂层能够起到保护美化木材表面,封闭木材管孔,提高木材使用稳定性。但木材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因环境变化和漆膜性能退化产生开裂,进而影响使用寿命。自修复技术作为可自动修复微裂纹的有效方法成为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选取虫胶和水性涂料混合溶液作为研究重点,将其应用于木器涂层表面,以虫胶和水性涂料混合溶液作为芯材,密胺树脂
随着城市交通用地的逐渐紧张以及人车矛盾的逐渐加剧,窄化机动车道在交通稳静化管理中越来越被重视。当下,我国关于城市道路交通流理论的研究多集中于车道宽度为3.25m及以上的道路,对于窄机动车道交通流的相关理论仍然匮乏,这使得其积极作用被质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窄车道的实施和应用。本研究依托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城市窄机动车道路段交通流稳定性及形成机理研究》,以车道宽度为2.8m的窄机动车道为主要研究对
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城市热岛效应日渐严峻。城市热岛效应危害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给城市居民生存环境以及自身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传统的凭借地面气象站点观测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不易构建可靠的(结果依赖于站点位置)、时空意义明确的热岛效应模式。而遥感技术手段凭借着强时效性、覆盖面广、易于获取和高时间频率等优势,成为热岛效应动态监测研究中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2000-202
学位
快速城市化导致人口密度增加和生活节奏加速,这一人居环境的改变为城市居民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为营造健康人居环境,建设与优化城市中的公共绿地已成为城市研究领域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关注重点。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关键要素,市民访问公园的行为特征以及如何促进这一行为毫无疑问对于风景园林相关从业人员和学者来说尤为重要。现有的公园访问研究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差异分为2类。第一类以市民为研究对象,探讨
椅子是一类与人类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家具,同时也是现代设计师最为热衷寻求突破的工业产品。本课题以使用场合最多的椅子——餐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找、调研分析、对比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归纳研究等方法,对中西方现代餐椅的设计要素与设计创新度进行比较研究,核心内容如下:1、根据椅子的主体框架,提取出中西方餐椅A、B、C三类基本构成形式。按照时间顺序,绘制出三类餐椅演变的谱系图,并对发展路径展开详细分析
我国林业资源匮乏,可用于造纸的资源相对较少,对外有一定依赖度,然木材原料的进口成本较高,因此大力发展以木材纤维原料为主、非木材纤维原料为辅的制浆造纸模式是必然趋势。竹材作为非木材纤维原料的典型代表,具备生长周期较短且原料丰富的优势,但其灰分含量及硅含量均远高于木材原料。硅含量过高导致制浆造纸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黑液在蒸发、运输与燃烧等过程中结垢现象严重,破坏了碱回收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以低成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