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河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yi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游植物作为水域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之一,在调控营养盐浓度,维持水域生态平衡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人们在研究和评估生态环境时,浮游植物生态研究成了河口、海湾生态评估的重要环节。珠江三角洲地区密集工业发达,河口水体呈严重富营养化状态,营养盐失衡;几乎全部水域无机氮含量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部分生物体内铅、镉、砷和石油类含量较高;浮游植物密度偏高,鱼卵、仔鱼密度较低。本文希望通过研究珠江河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对该水域环境监测和生态评估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通过现场采样分析和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对珠江河口——八大口门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1.浮游植物群落特征通过2006年8月~2007年5月4个季度的航次对珠江口八大口门水域的调查,发现浮游植物289种,分别隶属于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甲藻门(Pyrrophyta)、黄藻门(Xanthophyta)和裸藻门(Euglenophyta)。主要种类为硅藻209种,其次为绿藻。夏、秋两季的浮游植物种数多于冬、春两季。从生态类型分析,春、夏、秋三季以淡水、河口硅藻为主,其次是十字藻(Crucigenia spp)、栅藻(Scenedesmus spp)等绿藻,蓝藻出现较多的是平列藻和鱼腥藻;秋季有较多的裸藻(Euglena spp)出现;冬季多数种类为半成或海洋性硅藻。河口优势种的季节分布与种类组成分布相似,仍然以硅藻为主。蓝、绿藻的在夏、秋两季生长较为旺盛,能成为优势种,冬季蓝藻绿藻优势不明显。优势种能作为水域生态环境的指示生物:春、夏、秋三季河口的优势种如四尾栅藻(S. quadricauda)、集星藻(Actinastrum hantzschii)和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等均为中等污染水平指示生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水域污染程度。夏季中肋骨条藻退出优势种群行列,说明此时河口几乎完全为淡水,水体受径流影响较大。冬季大量海水种、赤潮生物的出现显示该水域冬季珠江径流量减少,河口受海水影响较大,但中肋骨条藻的主导优势说明,冬季该水域仍然处于一种相对低盐的状态。浮游植物丰度周年变幅范围在(1.21~49.02)×104 ind./L之间,平均10.30×104ind./L±109711.5。春夏秋冬四季变幅分别为(1.74~14.1)×104ind./L、(1.21~49.02)×104ind./L、(1.55~1.95)×104 ind./L(1.93~20.90)×104 ind./L。浮游植物平均丰度夏季最高,冬季次之,秋季和春季较少低。河口全年物种多样性指数在0.21~5.54间变化,均匀度指数在0.05~0.86之间。夏季各站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变化幅度最小3.64~4.91,平均多样性指数4.23,多样性指数几乎都在4.0以上,均与度指数均高于0.65(8号站位除外,但其均匀度指数却相对较高)。秋季多样变化幅度在3.42~5.54之间,平均4.20;均匀度指数0.62~0.86。冬季多样性水平最低,多样性指数波动较大从0.21~3.99,均值2.38;均匀度指数0.05~0.84。春季多样性水平较低在0.7~3.74之间浮动,平均2.82;均匀度指数0.28~0.83。夏季、秋季相对冬、春季较高水平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说明此时水温较高,浮游植物生长较快,种类丰富,优势种多为耐高温和耐低盐种类,且优势明显。冬季由于气温降低、盐度升高,河口及河流型种类减少,物种趋于单一化,故其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为年度最低。受内陆径流的影响及地理位置限制,春、夏、秋3季河口浮游植物群落可大致划分为东西两大区域,冬季因受外海海水影响较大,除搅动较大1号、7号和8号站位外,站位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相对减小。整体上而言,珠江河口浮游植物群落具有物种丰富、丰度较高的特点。浮游植物优势种群指示该水域水质污染程度较重,较高的多样性指数预示该水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好、恢复力稳定性较差。将浮游植物各项群落参数以及叶绿素a浓度与环境因子逐步回归后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温T、盐度S、镉(Cd)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最大,浮游动物摄食、高锰酸盐指数和硅酸盐(SiO3)浓度等对影响浮游植物生长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Cd胁迫与浮游植物叶绿素a、丰度、种类数都存在负相关关系。目前关于Cd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较少,为了检验Cd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本文研究了Cd胁迫对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特征。2.镉Cd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在试验浓度范围(10~100μg/L)内,浮游植物细胞密度随着Cd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低浓度处理组(10μg/L、16μg/L)有小幅度上升过程,中后期又逐渐回落,试验结束时(17thd)基本达到最高密度值的50%。高浓度组(25μg/L、40μg/L、63μg/L、100μg/L)细胞密度几乎随着时间递进而减少:其中,25μg/L和40μg/LCd处理组在11thd左右降至试验初始密度的50%;63μg/L、100μg/L组的细胞浓度大约在8thd降至试验初始浓度的50%。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Cd浓度负相关,这之前的与调查分析结果相似。低浓度Cd(低于25μg/L)处理组与对照组变化趋势相似,种类数有一个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浮游植物群落前期颗粒直链藻为主要优势种,中期颗粒直链藻的优势度下降,泊洛林针杆藻激增成为主导优势种;后期,泊洛林针杆藻仍然为主导优势种,但其优势度及密度逐渐下降,部分蓝藻、绿藻种类成为优势种,后期的群落形成了有别于试验前种类组成。较高浓度Cd处理组(25~100μg/L)的浮游植物种类数,从试验开始即逐渐减少,群落优势种主要是颗粒直链藻,Cd浓度越高,其优势越明显。据此认为,Cd胁迫对于浮游植物演变的影响,是通过改变优势种群来改变演替方向或抑制演变进程。另外,根据优势种形态及群体内的数量变化,推测认为线形的颗粒直链藻较放射状排列的泊洛林针杆藻金属Cd耐受力强。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也与Cd浓度及时间相关:其中,C1组与对照组相似,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先下降后逐渐回升,其它试验组整体上均表现为下降趋势。由此认为该浮游植物群落对Cd抵抗力较差,但在浓度小于10μg/L的Cd胁迫下,群落恢复力稳定性较好。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养殖塘浮游生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3年6~12月在宁波象山东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对三疣梭子蟹3种养殖模式(模式Ⅰ:单养,400m2,底泥四
由于iMessage的一些特性,当用户绑定了手机号码后,在有网络的环境中,信息将全部通过iMessage接收。面对引言中提到的问题,注销iMessage服务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如果原有的iPhone手机仍在身边,可以在iPhone上撤销和关闭“iMessage”。  首先在iPhone上安装需要解绑iMessage服务的手机卡。进入“设置→信息→发送与接收”,将绑定iMessage的邮箱账户移除。
本文研究了西印度洋海域金枪鱼渔业近十年的生产概况,并以中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四艘大型金枪鱼延绳钓渔船2004年的生产数据为基础,对西印度洋赤道附近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渔
本试验以健康的红笛鲷为实验动物,研究在其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对其免疫功能、生长性能和抗病力及主要肠道菌群的影响,确定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在红笛鲷中的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 (Mert.)OKunte]是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一种暖温性潮间带大型褐藻,在我国沿海地区北起辽东半岛南至雷州半岛均有广泛分布。鼠尾藻在食品和医药领域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是世界上较为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属典型的大洋性中上层高度洄游鱼类,其分布横穿整个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群体结构特征及其空
抑制性差减杂交是一个产生差异表达或组织特异性cDNA探针及文库的高效率的新方法,适用于疾病、发育、组织特异性和其它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研究。本研究按照Clontech公司PCR-Se
本论文在2007年5月,8月,10月和12月对硇洲海域文昌鱼栖息地生态环境因子调查与评价,详细分析2006年4月~2007年5月捕获该海域的文昌鱼食性,同时,利用稳定性氮同位素对2007年8月~2007
AIM: To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to make possible an optimal cytoreductio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 followed by interval debulking surgery
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大型海藻,2007年以来,在我国青岛沿海海域多次爆发浒苔“绿潮”现象,造成了重大损失。本文以大菱鲆和刺参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添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