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斑茅属间远缘杂交BC3F1品系种性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ouk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甘蔗栽培品种主要为甘蔗属细茎野生种和热带种的杂交后代,遗传基础狭窄,种性难有大的突破。斑茅是甘蔗近缘属(蔗茅属)的野生种,具有抗旱性强、抗病性好、根系发达、宿根性好等优良性状,利用斑茅与甘蔗属间远缘杂交,导入斑茅优良抗性基因,可拓宽遗传基础,获得突破性种质或亲本,加速甘蔗品种改良。本研究对本实验室培育鉴定的14个甘蔗斑茅属间杂交后代BC3F1品系进行一年新植、一年宿根田间种性评估,从中筛选出抗逆性强、性状优良的种质或亲本,为甘蔗品种改良提供优异育种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4个BC3F1品系及对照(柳城05-136)的新植及宿根的叶片叶绿素含量、Gs、Pn和Tr在苗期、分蘖期及拔节期均呈现升高的趋势,而Ci随生育时期的发展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HE15-30、HE15-71、HE15-77、HE15-61和HE15-63等5个品系的新植及宿根的上述参数在3个生育时期均高于CK。(2)14个BC3F1品系及对照的新植及宿根的苗期、分蘖期、拔节期、伸长期的叶片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HE15-30、HE15-71、HE15-77、HE15-61和HE15-63等5个品系在4个生育时期的上述参数均高于CK;而叶片MDA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HE15-30、HE15-71、HE15-77、HE15-61和HE15-63等5个品系的MDA含量在4个生育时期均低于CK。(3)在新植及宿根试验中,甘蔗伸长初期至成熟初期,HE15-30、HE15-71、HE15-77、HE15-61和HE15-63等5品系的叶片中性/碱性转化酶基因(So NIN1)、蔗糖合成酶基因(So Su S1)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该5品系的酸性转化酶基因(So SAI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4)新植及宿根抗倒伏综合评价,新植:抗倒伏强的品系有6个(CK、HE15-19、HE15-81、HE15-40、HE15-77和HE15-30),占40%;中度抗倒伏的品系有8个,占53.33%;抗倒伏弱的品系仅有1个(HE15-87),占6.67%。宿根:抗倒伏强的品系有6个(CK、HE15-31、HE15-19、HE15-61、HE15-77和HE15-63),占40%;中度抗倒伏的品系有8个,占53.33%;抗倒伏弱的品系仅有1个(HE15-84),占6.67%。(5)在新植和宿根试验中,14个BC3F1品系的单茎重、蔗糖分均显著低于CK;除HE15-30、HE15-61、HE15-63、HE15-71和HE15-77外,其余9个BC3F1品系的新植蔗茎产量均显著低于CK;除HE15-81外,其余13个BC3F1品系的宿根蔗茎产量均显著低于CK。(6)基于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数学模型对14个BC3F1品系及对照品种的经济性状、抗倒伏、光合及生理特性等12个指标的综合评估。新植:种性优秀的品系2个(HE15-71、HE15-77),占13.33%;种性优良的品系4个(HE15-63、HE15-30、HE15-61、CK),占26.67%;种性中等的品系4个(HE15-14、HE15-19、HE15-31、HE15-81),占26.67%;种性差的品系5个(HE15-55、HE15-40、HE15-84、HE15-87、HE15-49),占33.33%。宿根:种性优秀的品系1个(HE15-71),占6.67%;种性优良的品系4个(HE15-30、HE15-61、HE15-63、HE15-77),占26.67%;种性中等的品系1个(CK),占6.67%;种性差的品系9个(HE15-19、HE15-31、HE15-55、HE15-81、HE15-14、HE15-87、HE15-84、HE15-40、HE15-49),占60%。(7)综合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逆性,HE15-30、HE15-71、HE15-77、HE15-61和HE15-63等种性较好。
其他文献
薯蓣皂苷元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是合成多种甾体激素和甾体避孕药的理想前体。但随着甾体激素药物的广泛使用和对野生薯蓣资源无节制开采,薯蓣的再生速度跟不上市场的需求,薯蓣皂苷元的产量远无法满足甾体药物工业生产的需求。盾叶薯蓣和穿龙薯蓣是我国特有的两个主要栽培品种;与这两个品种比较,菊叶薯蓣具有产量高,薯蓣皂苷元和淀粉含量高的特点,是理想的甾体激素药源植物,也是重要的能源植物。目前,关于薯蓣皂苷元的生物合成
学位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镰刀菌属真菌分泌的非甾体类雌激素霉菌毒素,其分子含有大环内酯结构,最初被用作动物饲料中的生长促进剂,但现在被认为具有副作用,尤其是在动物繁殖中。它是目前世界上三种污染最严重的真菌毒素之一。生物处理是降解ZEN的有前途的方法。乳糖醇水解酶是研究最广泛的ZEN降解酶之一,乳糖醇水解酶Rm ZHD通过水解ZEN的酯键使其转化以形成无毒产品。以发掘新酶和点突
学位
微生物硫酸盐呼吸耦合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降解在水体沉积物污染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污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难降解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对于执行该过程的核心功能微生物及其作用机制知之甚少。本研究采用以11种PAHs作为电子供体、硫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培养基对黑臭水体沉积物中的微生物进行梯度稀释培养,测定了稀释培养菌群的P
学位
固氮微生物能够提升土壤肥力、增加粮食产量,对于“绿色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丰富的固氮微生物菌种资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本文初次以豆科、速生、抗逆植物泓森槐为研究材料,采用DN无氮培养基和YMA低氮培养基对其根、茎、叶、根瘤进行联合及共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纯化的菌株进行IS-PCR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后选出各类群代表菌株;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与生理生化指标用于代表菌株的分类鉴定;测定
学位
草莓因营养丰富在中国种植广泛,而华南地区草莓生产季温度偏高,雨水较多,普遍存在病虫害发生严重,草莓品质差且产量低的情况;草莓也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限制了草莓产业的发展。本文以露地栽培草莓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叶面肥对草莓品质、产量和抗病性的影响,研究二氧化氯消毒剂在破除草莓连作障碍中的作用,旨在为草莓高产优质抗病生产中叶面肥的利用和破除草莓连作障碍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主要结果如下:1.叶面喷
学位
水稻作为生物学研究的单子叶模式植物,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控制水稻雄性繁殖的过程对选择性育种以及杂交水稻的商业开发至关重要。植株的雄性生殖发育取决于花药的正常发育和雄配子体(花粉)的形成,这一过程中花药壁中绒毡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绒毡层细胞中不同细胞器间协同作用有利于花粉发育过程的正常进行。研究发现,绒毡层中线粒体异常,将导致花粉败育,而关于绒毡层质体发育与花粉发育的研究报道较少。实验
学位
同源四倍体水稻是二倍体水稻通过秋水仙碱加倍而来,相对于二倍体水稻,四倍体水稻拥有多一倍的染色体数目,复等位和非等位基因互作的几率增加,使得杂种F1具有更大的生物学优势。但是,由于同源四倍体水稻育性普遍较低,难以在生产上直接利用。本室通过多年的研究培育出结实率正常的四倍体水稻新种质,该种质与同源四倍体水稻明显不同,被命名为“新型四倍体水稻”(neo-tetraploid rice)。初步研究表明,新
学位
种子活力低导致种子不耐储藏、田间表现差,对甜玉米种子活力生理生化和相关基因的挖掘有助于揭示种子活力的调控机理,为高活力甜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选择具有活力梯度的21份甜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自然老化和人工加速老化处理,比较两种老化方式下的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生理生化指标,验证人工加速老化能否模拟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的老化;再筛选种子活力差异大的甜玉米自交系,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挖掘甜玉米种
学位
Micro RNAs(miRNAs)是一类长20-24 nt的内源非编码小RNA,在植物中主要通过靶向互补序列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在植物生殖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水稻miRNAs的鉴定与功能分析取得进展,但是miRNAs调控水稻生殖发育的具体途径尚需深入探讨,特别与胚囊发育相关的miRNAs鲜有报道。本实验室前期鉴定出OsmiR5506在水稻生殖发育时期特异表达,并构建OsmiR550
学位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表明大豆是一种中度耐盐作物,日益严重的土壤盐碱化会造成大豆种子发芽率、植株高度、地下部和地上部鲜重降低、叶片萎黄甚至坏死、产量降低等,严重影响大豆的植株生长和农业生产。大豆耐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所以应该对大豆耐盐基因和耐盐机制进行研究,为培育耐盐大豆品种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利用桂早1号×巴西13通过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进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