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河南省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国首位,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探讨食管癌的浸润、转移机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Skp2(S2 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2)是在1995年由Zhang等从人成纤维细胞中首次克隆出来的一种潜在癌基因,可对多种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进行降解。如能降解某些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yclin2dependent kinases inhibitors,CKI),其中最受关注的被降解物是p27kipl。p27kip1作为细胞周期重要的负性调控因子,能抑制细胞从G1期到S期的转化,在细胞增殖调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Skp2高表达,并与p27kip1呈负相关。高表达的Skp2可能导致了p27kip1泛素化降解紊乱,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
有关Skp2表达与食管癌关系研究文献报道较少,且仅限于蛋白表达水平。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9例食管鳞癌组织及49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kp2、p27kip1蛋白及mRNA的表达,从蛋白及基因水平上探讨二者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相关性。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食管癌发生机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材料与方法:
1.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9例食管鳞癌组织及49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kp2、p27kip1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2.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阳性率之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阳性率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检验标准以α=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
结果:
1.Skp2、p27kip1蛋白阳性信号主要位于正常食管复层鳞状上皮和食管鳞癌癌细胞胞核及胞质内,呈棕黄色颗粒。Skp2、p27kip1mRNA阳性信号主要位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和食管鳞癌癌细胞胞质中,呈蓝紫色颗粒。
2.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食管鳞癌组织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53%(13/49)和55.10%(27/4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食管鳞癌组织Skp2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57%(14/49)和59.18%(29/4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食管鳞癌组织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1%(42/49)和14.29%(7/4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食管鳞癌组织p27kip1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76%(43/49)和20.41%(10/49),两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浸润至外膜Skp2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深肌层及浅肌层,差异有显著性(P<0.05);浸润至深肌层组Skp2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稍高于浅肌层组,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浸润至外膜p27kip1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则分别低于深肌层及浅肌层,差异有显著性(P<0.05);浸润至深肌层组p27kip1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稍低于浅肌层组,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5.淋巴结转移组Skp2蛋白和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两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组p27kip1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则低于无淋巴结组(P<0.05)。
6.食管鳞癌组织中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呈负相关(γ=-0.335,P=0.019),Skp2mRNA阳性表达率与p27kip1mRNA阳性表达率,也呈负相关关系(γ=-0.404,P=0.004)。
结论:
1.食管鳞癌组织中Skp2蛋白、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27kip1蛋白、mRNA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提示Skp2、p27kip1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有关。
2.Skp2及p27kip1蛋白、mRNA的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3.食管鳞癌组织中Skp2蛋白、mRNA阳性表达率与p27kipl蛋白、mRNA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关系,提示二者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