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pu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成功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据入世承诺,我国将在5年后使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并取消地理限制和顾客限制,这将使我国的金融市场由过去的垄断局面转变为“与狼共舞”的激烈竞争新阶段,这一切要求我国银行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因为效率是衡量金融机构经营行为业绩、资源利用状况、技术发挥水平的重要标准。 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如何测度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入手、系统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效率高低的因素从而找到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效率途径。 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导论。评述总结银行效率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不足之处。第二章:银行效率的理论综述。主要是银行效率评价方法的比较和选择以及介绍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模型。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实证分析。运用非参数法中的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对我国14家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在1999年-2004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测度,并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运用计量模型,将第三部分测算出来的效率值作为因变量,设定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在运用DEA方法测算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时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得出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普遍偏低,其中新兴商业银行效率高于国有银行效率,主要是因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明显的规模不经济问题,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规模不经济现象。 在影响银行效率因素模型中,通过实证分析我们认识到银行的产权结构、资产配置能力、资产质量、市场结构、银行产品多样化程度、资产规模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其中产权结构、资产质量、市场结构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都是非常显著的,而银行多样化程度、资产规模、资产配置能力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比较微弱,同时针对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强弱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产权在国内外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大量增加,商标权和商号权的权利冲突就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且已经成为我国相关
自1998年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正式的规范化发展以来,由最初的5只到2006年底,基金的数量已经达到323只,证券投资基金总的资产规模也已经达到了3887亿元。同时,国内投资者的行为以及
资本结构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其本身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际问题。在理论上许多模型都寻求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最大化之间的关系,实践当中每个企业也
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以消耗大量资源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如何将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转变,实现集约化、科技化的发展,以此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