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催化氧化除铁锰氨氮技术广泛应用于含铁含锰含氨氮水厂,然而我国各地的水文地质构造、环境条件不同,造成各地地下水水质存在很大差别,催化氧化除铁锰氨氮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催化氧化除铁锰氨氮技术广泛应用于含铁含锰含氨氮水厂,然而我国各地的水文地质构造、环境条件不同,造成各地地下水水质存在很大差别,催化氧化除铁锰氨氮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新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逐步完善催化氧化除铁锰氨氮理论。催化氧化滤池启动周期;活性滤膜去除氨氮与活性滤膜去除锰之间的相互影响;溶解氧浓度对活性滤膜去除氨氮和锰的影响以及活性滤膜去除氨氮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和活化能,需要进一步研究。为此本文主要研究酸化与不酸化生石英砂滤料、不同的进水铁锰配比对催化氧化除铁锰氨氮滤柱的启动周期的影响,锰对去除氨氮的影响,溶解氧对去除氨氮和锰的影响,以及氨氮动力学方程和反应活化能的分析。研究成果与结论如下:(1)保持铁锰配比1:1(进水均为2 mg/L),盐酸浸泡生石英砂滤料的预处理比不对生石英砂进行预处理滤柱启动周期短。经过酸处理的柱子氨氮在第4天后出现达标,此后稳定达标。未经过酸处理的柱子氨氮在滤柱运行11天后首次达标。未经酸化处理的滤柱在第13天锰的去除率(11.7%)不如经过酸化处理在第8天锰的去除率(18.5%)。(2)采用铁锰配比1:1和1:2(进水氨氮、锰浓度分别为1.5±0.2 mg/L、1.9±0.2 mg/L,均经过酸化处理生石英砂滤料),催化氧化滤柱的启动周期分别为大于27天、15天。滤柱运行4天,铁锰配比1:1和1:2均能实现对氨氮的稳定去除。滤柱启动15天,铁锰配比1:2实现去除进水锰浓度1.2±0.1 mg/L。相比于铁锰配比1:1,铁锰配比1:2有利于加快滤柱的启动周期。(3)锰的存在能够增大石英砂表面复合氧化膜氧化氨氮的活性,提高了氨氮在滤柱中的去除速率。当进水锰浓度不大于3.5 mg/L时,氨氮去除率随进水Mn2+浓度增大而增大。进水中一定浓度锰的存在(2.5±0.1 mg/L)使得出水氨氮达标时进水氨氮的最大浓度提高了12.7%。进水锰的存在(2.1±0.1 mg/L)使得出水氨氮达标所需要的温度下降。(4)溶解氧是同步去除氨氮和锰的必要条件,上下滤层对锰的去除效果一致,但上层对氨氮的去除速率略快于下层。对于含有较高浓度氨氮(3.2 mg/L)的进水,进行二次补氧是使出水氨氮达标的有效方法。(5)氨氮在滤层中的去除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当进水流速为5 m/h,滤层厚度为130 cm的成熟石英砂滤层最大去除氨氮浓度为2.51 mg/L,氨氮氧化活化能的测试结果表明氨氮在成熟石英砂滤层中氧化所需的活化能为96.8 k J/mol。
其他文献
随着矿山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开采深度增加,地质条件复杂性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矿井开采条件和生产方式也出现了较大变化,随之而来的矿井通风困难也逐渐凸现出来。矿井的风量不足严重影响了矿井生产和工人安全,对金属矿井的通风系统诊断能够及时发现矿井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制定治理措施。论文首先对进行对金属矿山通风系统的诊断方法的研究,在对故障诊断的概念及常用方法进行研究后,提出了基于知识的通风系统诊断方法。充分利
位于北冰洋的加拿大海盆及其邻区的扩张过程比较复杂,西部和北部分别受到楚科奇边缘地碰撞和阿尔法-门捷列夫脊火山活动的影响,是当前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需要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莫霍面深度记录了地壳经历的动力学过程,是认识地球演化的关键证据。岩石圈的有效弹性厚度(Effective elastic thickness,Te)作为表征岩石圈强度的一个参数,代表着岩石圈在受到长期(>105年)载荷的情
华北板块南缘寒武纪早期沉积演化一直是地学界研究重点之一。辛集组作为华北地台南缘寒武系底部地层沉积记录,其沉积环境的细致分析尤为重要。本文以豫西鲁山石门沟寒武系辛集组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辛集组沉积环境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豫西鲁山石门沟寒武系辛集组为一套富含海绿石的海相陆源碎屑岩。包含9种岩相类型:砾屑磷块岩相、块状砂岩相、海绿石砂岩粉砂岩相、海
Cassini ISS(Imaging Science Subsystem)图像是目前对土星卫星进行天体测量的重要资源,人们使用这些图像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土星卫星位置数据。这些数据推动了土星系统天体力学、行星物理等多方面的研究。因此ISS图像的高精度天体测量具有重要价值。在ISS图像的高精度天体测量中,一个重要的工作是进行相机指向校正。目前的相机指向校正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一个是ISS图像的面元中的
催化氧化法采用―氧化+过滤‖工艺,即通过强氧化剂高锰酸钾的氧化,将Fe2+氧化为Fe3+,并以Fe(OH)3形式析出,将Mn2+氧化成Mn O2,再经过滤将其截留在滤料表面形成活性滤膜。该活性
目的:观察输刺夹脊穴联合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湿热证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患者选择更高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湿热证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输刺夹脊穴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即10天,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超级电容器因具有循环寿命长和功率密度高等特点而成为材料与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电极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关键组成部分,无疑是决定整个器件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地下水是水资源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社会环境的重要资源之一。为精准掌握区域地下水位的主要影响因素,保证区域地下水长期可持续利用,缓解区域用水压力,本文以辽宁省世界银行贷款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为例,首先对项目区地下水位的影响因子进行分类和初选;采用基于累计信息贡献率和基于信息可替代性的双重指标筛选方法剔除不合理指标;再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对地下水位的影响,采用变异系数法-熵权组合赋权法确定各项指
随着分段完井技术在稠油油藏中的应用与推广,进行该类开发方式下的产量变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总结稠油油藏分段吞吐生产特点的基础上,认识超稠油油藏的开发规律,研究分段
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重量轻、制备工艺简单、柔韧性好及易实现大面积加工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绿色能源技术之一。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而优化活性层与界面层是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关键。为此,本论文为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研究了高结晶性小分子对聚合物/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的影响、萘酰亚胺类聚合物受体材料的分子结构与光伏性能的关系、SnO_2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