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判决制度的缺陷分析与改革进路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m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和向前发展取决于当事人的诉讼行为,然而并非每个案件的当事人都能够积极参加诉讼、实施诉讼行为,如若当事人不积极应诉、消极回避审判或者出于某种客观因素而不能参加诉讼时,就需要一种法律上的应对措施对诉讼程序予以推进或终结。因此,缺席判决制度成为我国民事诉讼的必要设置程序。虽然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其作出了相应规定,但却极为简单粗陋,仅用三个条文罗列了缺席判决的适用情形,而对于相关的概念界定、基本原则、法律要件、审理程序、判决效力以及救济途径等,均未作出明确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严重滞后于纷繁复杂的缺席审判实践,导致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往往无所适从。对于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当事人不出庭的情况,法院在具体操作时或是延期审理,拖延了诉讼进程;或是对案件材料不加审查,即依照到庭一方当事人的证据和主张作出判决,背离了程序公正和实体正义的要求。诉讼结构失衡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最大限度地实现客观公正是值得深思的,缺席判决制度模式厘定不清以及程序运行中的诸多诟病都亟待解决。当前形势下,构建高度兼容的缺席判决模式,重塑缺席判决的指导理念和制度设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四大部分,约三万六千字,其主要内容如下:一、缺席判决制度概述。这一部分首先对缺席的含义和性质进行了界定,通过对缺席判决制度进行历史分析,系统阐述了其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之上,得出缺席判决始终在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率、当事人的权利保护与判决的安定性之间寻找平衡点的结论。另外,该部分还对缺席判决制度进行了价值评析,对其具有的程序公正、诉讼效率、诉讼自由和程序安定等价值取向作了深入探究。二、缺席判决制度的域外考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该部分通过对两大法系代表性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和分析,总结出各国缺席判决制度的立法特征,并简单介绍了缺席判决的两大基本模式,即缺席判决主义和一方辩论主义,进而对两大模式进行系统阐述和优劣评析,去其槽粕、取其精华,以期对完善我国缺席判决制度有所裨益。三、我国民事缺席判决制度的现状与缺陷。该部分从历史考察的角度入手立足于现行缺席判决制度的基本规定,深入剖析了我国缺席判决制度在立法设计和司法运作中存在的种种弊病,并从深层次、系统化的视角刘其进行了深刻的法理分析,以求探寻缺陷根源,进而为完善制度设计指明方向。四、完善我国缺席判决制度的具体构想。该部分在前文分析论证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缺席判决制度的具体思路。缺席判决的制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民事诉讼价值、理念、结构等深层次法理问题,本文从其指导理念重塑、立法模式选择、具体制度设计以及配套制度完善四个方面予以详细阐述和分析,力求全面而又不失精细,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并服务于我国民事诉讼的缺席审判实践。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矛盾的二律背反,表明了人类正面对着严峻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人与自然的这种二律背反迫切地呼唤着人类的理性思维和哲学意识。马克思自然观中蕴含着许多难
台湾地区专科教育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起步期、膨胀期、限制管控期、急速萎缩期四个发展阶段。分析台湾地区专科教育发展过程及现状,学习和借鉴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摇篮,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现阶段来说,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主要是'95后&
本文设计了一种高精度、低成本的单相电能表现场校验仪。该校验仪硬件系统以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812为核心,主要包括交流电压电流采样、A/D转换、功率/频率转换和人机接口
风险管理已成为影响工程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及风险管理进行了概略的叙述,并着重对主要风险及其防范对策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软件定义无线电(SDR)以开放性硬件作为通用平台,开发可升级、可配置的应用软件来实现各种通信功能,解决了传统无线电台的功能单一,可扩展性差等问题。软件通信架构(SCA)是一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着重解决了存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并重申期末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于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在我国存货核算中如何应用,往往会
【研究背景和目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VS)在临床中发生率高达70%-90%,是SAH后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如何快速准确的诊
目的:本实验以SD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为模型,观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对DRG神经元的作用及有关离子机制,并就NO在痛觉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进
本文结合现行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际国内一些成熟的做法,通过分析投标资格预审的目的、作用以及当前实践中所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就如何规范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投标资格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