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游戏成瘾被ICD-11列入成瘾性精神障碍类型,对网络游戏成瘾的相关临床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其他类型的成瘾研究相比,网络游戏成瘾的戒断性干预研究显得十分不足。以往研究表明,网游成瘾者对网络游戏相关图片表现出前注意偏向,且负性情绪会增强该前注意偏向,而负性情绪也是网络游戏的重要戒断症状之一,那么,对网络游戏行为的戒断性干预是否会影响网游成瘾者的前注意偏向?这种影响内在的脑神经机制是什么?本论文设计了两个研究,分别探索了不同时长的网游戒断性干预对网游成瘾者前注意偏向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了二者的区别。研究一选取了30名网络游戏成瘾的大学生,随机分为戒断干预和非干预组。选择熟悉度较高的游戏中的常见装备图片为实验材料,以标准-偏差反转Oddball范式为实验流程,以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为电生理学指标,并配以负性情绪量表记录被试负性情绪,探索了网络游戏行为的短期(三天)戒断是否会使成瘾者的负性情绪增强,从而增强其前注意偏向。结果发现,与戒断干预前相比,被试在三天后负性情绪显著增强,MMN显著增强,前注意偏向增强,且负性情绪的变化与MMN波幅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而非干预组的前后测指标并无显著差异。根据成瘾的负强化理论,网游成瘾者在短期戒断后出现了负性情绪增强的戒断症状,为了缓解这种负性情绪,其对“游戏”这种带来快乐的成瘾行为的渴求增强,从而增强了对网游相关线索的前注意偏向。研究二采用同样的被试,探索长期(七天)的戒断是否会降低成瘾者的负性情绪,并减弱其前注意偏向。结果发现,与戒断干预前相比,被试在七天后MMN显著下降,前注意偏向减弱,而此时负性情绪虽有所下降,但负性情绪与MMN波幅变化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根据成瘾的诱因-易感化模型,长期戒断后,网游成瘾者的前注意偏向减弱,这可能是出现了“去诱因-易感化”,网游线索对网游成瘾者的突显性降低,成瘾者大脑神经对成瘾线索的敏感性降低。以上两个研究表明,短期戒断能够增强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前注意偏向,长期戒断能够降低网游成瘾者的前注意偏向,短期和长期的戒断性干预可能存在不同的内在认知神经机制。本论文研究成果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了网游成瘾者的发生发展机制,在实践上为网络游戏成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