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首先对当前国际上有关大气常规金属层、偶发金属层和金属层白天观测研究中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总结阐述,接着对大气激光雷达原理及共振荧光激光雷达系统进行了详细描述,随后采用北京高时间分辨率的激光雷达数据对钠常规层的变化率和特征时间进行了计算,通过连续性方程将观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得到金属层内部小尺度变化的可能机制,最后基于武汉地区铁钠雷达同时同体积观测数据发现报道了铁钠双层同时偶发现象并对其形成原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对当前国际上有关大气常规金属层、偶发金属层和金属层白天观测研究中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总结阐述,接着对大气激光雷达原理及共振荧光激光雷达系统进行了详细描述,随后采用北京高时间分辨率的激光雷达数据对钠常规层的变化率和特征时间进行了计算,通过连续性方程将观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得到金属层内部小尺度变化的可能机制,最后基于武汉地区铁钠雷达同时同体积观测数据发现报道了铁钠双层同时偶发现象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讨论,各章具体内容如下:1.总结当前国际上关于中高层大气常规金属层、偶发金属层和金属层白天观测研究的现状及争论焦点。核心讨论常规层中铁钠原子层上下边界高度随时间的相关性,当前模型中铁钠剖面错位结构与观测中铁钠剖面嵌套结构的不一致现象;偶发金属层的形成机制到底是金属离子中性化还是微流星直接消融;铁密度日出时下边界随太阳高度角向下延伸,日落时随太阳高度角向上收缩的现象及原因等。2.阐述了不同散射机制下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原理,偏振激光雷达原理,北京与武汉共振荧光激光雷达系统、数据反演算法和可能的误差来源。3.基于北京2011年5月到11月共47个夜晚395小时钠激光雷达高时间分辨率观测数据,我们发现在小时间尺度下,常规层钠密度在各个高度上都有着快速的扰动,钠原子密度的平均变化率剖面呈现单峰结构,变化率大小为8到16cm-3s-1之间,峰值为16.2 cm3s-1,出现在约92千米,变化率剖面的单峰结构与钠常规层密度平均剖面相似。钠密度增长率和衰减率剖面十分接近,不过总体上增长率略大于衰减率,它们之间的差值为0.01到0.17 cn-3s-1,这个观测现象与前期Chen and Yi(2011)采用武汉5分钟时间分辨率雷达数据结果一致。随后我们还计算了短时钠密度扰动的时间常数,83到98千米不同高度上,时间常数大小在46到118 s之间,这个值比浮力频率周期(~5分钟)明显要小,这说明重力波难以造成钠密度快速扰动。通过对钠连续性方程进行尺度分析,我们发现气相化学反应中,受反应物浓度的限制,难以形成与观测值对应量级的钠密度变化率,对于动力学,即使把风速设置得比观测的风速还大,风场对钠密度输运的理论值都比观测的钠密度变化率要小,依据连续性方程,我们推测:观测的钠密度快速扰动极有可能是由微流星消融注入钠原子造成的。由于微流星消融注入钠原子会造成钠原子静增加,因此必定存在对钠原子快速消除的机制,在中层顶极低的温度下,新消融的高温钠原子快速冷凝、沉降和聚合可能是钠原子快速消除的原因。4.我们分析了武汉上空2010年到2013年间共163晚的铁雷达观测数据,发现了 9例双偶发铁层事件,双偶发铁层同时出现在常规铁层之上且各层在高度上相互分离,我们把高高度的偶发称之为上层偶发,上层偶发与常规层之间的偶发称之为次层偶发。此9例铁偶发事件中有8例出现在夏季,上层偶发铁原子密度与常规铁层密度比值最大能达到375%,次层偶发铁原子密度与常规铁层密度比值最大能达到225%,上层偶发的峰值高度出现在102-107千米,次层偶发的峰值高度出现在95-98.5千米,更有趣的是,在2例事件中,我们观测到铁上层偶发、次层偶发以及常规层的峰值密度同时增强和衰减。在9个观测事例中,有5个晚上存在钠层同时同体积观测,我们发现在铁偶发高度,总是能找到对应的钠原子偶发,与双铁层偶发有些许不同的是,钠次层偶发与常规钠层的上部分想融合而不分离,这可能是由于钠常规层较宽。我们还计算了此5晚的铁钠典型剖面(铁上层偶发密度最大对应时刻)峰值密度之比,发现铁钠上层偶发峰值密度之比在6.6-52之间,次层偶发峰值密度之比为0.57-6.58之间,就同一晚而言,铁钠上层偶发峰值密度之比大于次层偶发峰值密度几倍。关于偶发金属层的形成机制还在争论之中,基于以上观测现象我们对双偶发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观测结果更偏向微流星直接消融造成。
其他文献
话语体系属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当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地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拟耙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逻辑理路,探寻可行之法,以增强中国话语的传播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同时增强国人的文化自
民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学教育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经济学科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自从民国政府颁布相关法令后,民国各式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兴办起来,从此我国近代经济学教育开始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在此后一段较长时间里,各式高等院校纷纷开始创办经济系或商学院,不断的完善我国经济学教育,同时这些经济学机构培养的毕业生撰写了大量的经济学学位论文。这些论文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身也反映出民国时期
纳米加工工艺的不断发展不仅提高了纳米结构的质量而且极大地扩展了低维受限系统的结构,量子点分子的出现,为人们研究通过局部控制结构的组分和纳米颗粒间的距离来调节能级受限度和耦合强度提供了一种工具,量子点分子本身具有不同于传统分子的特殊的性质,使其在光信息存储、光通讯、光学测量、新型光电子器件等光学领域和量子信息方面备受关注,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采用有效质量近似、旋转波近似、Born-Oppe
Subtilases (Subtilisin-like serine proteases,枯草杆菌蛋白酶类蛋白酶)是广泛存在于细菌、古生菌以及真核生物中的一类丝氨酸蛋白酶,它在生物体的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蛋白质代谢、酶原活化等。Subtilases通常以无活性的前体形式合成,必须经历加工成熟过程才能转变为有活性的成熟酶,这种加工成熟的过程能够精确调节Subtilases活性的释放及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实践育人教育中非常有力的举措之一,也是各高校每年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之一,优秀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有效助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更好地促进“三下乡”活动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调查当前高校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的现状以及在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抓住契机,通过行之有效的举措来提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
这篇论文的主体由三章组成。 第一章 链环的trip矩阵 L.Zulli[24]首先构造了一个mod2的矩阵可以用于计算纽结的Kauffman尖括号多项式,称之为trip矩阵。这里,我们研究了链环的trip矩阵。主要结果: §3.1 定理 若状态S是从状态AA…A经过i1,i2,…,ip位置上的标记替换(A换成B)而得的状态。设Ts是将trip矩阵T的左上角n×n子块中aj1j1
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最为基础的现象和课题之一。对纳米尺度上的这一现象的电致发光研究不仅有利于电致纳米光源的研发,而且可以为纳米光电集成中的光子操纵带来契机。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是量子发光体和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的局域等离激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方向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表面局域等离激元是一种外界电磁场作用下由纳米金属结构与介质界面上的集体电子气振荡。由于等离激元在亚波长范围内的高度局域性和场增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ariant Ⅲ, EGFRvⅢ)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人脑成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对成胶质母细胞瘤A172细胞增殖、侵袭性迁移的影响和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GFRvⅢ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60例人脑成胶质细胞瘤及其瘤旁2cm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建立稳定高表
DEAD-box RNA解旋酶是RNA解旋酶中最大的家族,它们参加RNA代谢中的许多过程,包括转录、mRNA和tRNA加工、蛋白合成、RNA出核和降解等。DDX3是DEAD-box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具有ATP酶和RNA依赖性解旋酶活性,同时也有大量的研究报道DDX3具有肿瘤抑制和共转录调控因子的作用,但是DDX3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完善。本论文通过筛选,揭示DDX3和NF-kB的p65亚基
自然转化、接合和转导是目前已知的三种经典的细菌基因水平转移途径,可以通过对供受体细胞间直接接触的依赖性以及DNase敏感性验证来对这三种过程进行区分。而在这三种细菌水平基因转移方式中,只有自然转化被认为是名副其实的细菌基因转移过程,它的进行涉及到细菌染色体上数十个基因的功能,而接合和转导则分别只与质粒和噬菌体相关。说明在微生物进化的历程中,转化很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研究历史看,自然转化长期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