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油田现场的结垢问题日益突出,结垢会减小管道的横截面积,增加管道沿线摩阻,严重时管道还会因垢物的腐蚀造成管线穿孔,甚至因结垢物质的阻塞而内部压力骤增造成管线爆裂,从而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影响油田的正常运转生产。油田地面集输系统成垢类型多,成分复杂,往往比单一组分垢更难去除。除了常见的碳酸盐垢,油田开采过程中的硅垢也很丰富,特别是随着三元复合驱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碳酸钙垢和硅垢的混合垢已成为该驱油体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田现场的结垢问题日益突出,结垢会减小管道的横截面积,增加管道沿线摩阻,严重时管道还会因垢物的腐蚀造成管线穿孔,甚至因结垢物质的阻塞而内部压力骤增造成管线爆裂,从而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影响油田的正常运转生产。油田地面集输系统成垢类型多,成分复杂,往往比单一组分垢更难去除。除了常见的碳酸盐垢,油田开采过程中的硅垢也很丰富,特别是随着三元复合驱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碳酸钙垢和硅垢的混合垢已成为该驱油体系下最为常见的结垢产物。本文以CaCl2、NaHCO3和NaSiO3为原料,通过室内实验模拟Ca CO3/Si O2混合垢的结垢过程。研究了不同时间、二氧化硅浓度和温度条件下含硅体系中碳酸钙的结垢行为变化以及在Mg2+存在下Mg2+与Si O2对碳酸钙的协同作用关系,并借助一些现代分析测试技术(XRD、EDS和SEM)从微观角度对碳酸钙及其混合垢进行表征。对含硅体系下碳酸钙结垢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了污垢宏观沉积量随不同条件的变化情况。微观分析表明,单一碳酸钙体系中球形球霰石作为亚稳态中间相,随时间延长逐渐向菱形方解石转化,低浓度Si O2对球霰石有稳定作用,而高浓度Si O2则会促进方解石相生成,并随着温度升高促进效果不断增强。同时低浓度Si O2下混合垢形貌以晶体碳酸钙为主,随着浓度增加则可以明显看到絮状硅垢无序堆积在晶体碳酸钙周围,形成“壳状包被”结构的混合垢,并从微观角度对宏观结垢特性差异进行了解释。对硅、镁体系下的碳酸钙结垢特性进行研究,发现Mg2+与Si O2的协同作用并不突出。当二者共存时,Si O2对碳酸钙的影响占主要作用,表现为促进菱形方解石的生成。虽然二者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碳酸钙的结垢,但作用方式及其对碳酸钙晶型和形貌影响完全不同。
其他文献
中俄输油管道漠大一线是我国“一带一路”重要能源合作项目之一,其平稳安全运营对我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2011年漠大一线投产后,原始设计油温为-6.41℃~3.65℃,而目前来油最高温度已上升至20.58℃,未来还将面临持续升高的可能,这使得管道融沉风险加剧。2018年漠大二线投产后,随着管道运营时间的增加,两管间可能会产生相互影响,使得融沉风险进一步加剧。因此,目前急需对漠大一
双金属全容式LNG储罐的外罐一般由不能承受低温的钢材建造,内罐泄漏会造成储罐绝热结构和外罐的破坏。本文首先根据双金属全容式LNG储罐的结构和LNG的物性,通过MAC算法计算内罐发生泄漏后储罐内部流场,确定了LNG内罐泄漏的模式。针对LNG内罐小孔泄漏模式,设置热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划分内壁和绝热层网格数,计算得到正常工况下绝热层稳态温度场和泄漏工况下的温度场。通过分析泄漏点处的对流换热,建立了二维
往复压缩机设备在石化企业生产中非常重要,其结构组成复杂,很多零部件易发生损坏,出现故障的几率大,且不易被工作人员发现,常常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为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对其实施设备状态评估势在必行。传统的设备状态评估大多依据数据驱动模型,假设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满足概率同分布;而往复压缩机运行工况不稳定导致振动信号呈现多变性,数据不满足同分布假设,从而降低了评估模型
集输管道在不同工况下的泄漏失效后果及其安全距离,是建立油田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准则的基础。本文采用FERC液池扩展模型计算液池扩展和流淌火扩展区域半径,采用固体火焰模型评价集油管道池火和流淌火的后果;提出了基于后果和基于风险的集油管道安全距离确定方法,针对集油管道流淌火灾和池火灾,分别确定了基于后果和基于风险的安全距离;采用数学模型法和数值模拟法分析高压注水管道泄漏后的高压水柱轴心动压变化规律,推导考
深水开采过程面临复杂的地质环境、开采经验相对较少并且缺乏详细资料等问题,而开采过程中又易发生环空入侵甚至造成更大的灾难性事故,在这种情况下环空入侵后的井控操作就显得极为重要,对井控操作进行实时风险分析可以对井控操作进行指导并减少灾难性事故的发生。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通过对深水开采作业的分析,将深水开采作业发生环空入侵事故细分为三个场景,分别是:浅层气入侵、钻井过程中环空入侵和固井过程中环
管道在输送油气介质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管道运输也逐渐成为现代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命脉。但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在役时间较长的大埋深管道外防腐层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缺陷和破损,甚至发生泄漏,长此以往会给管道安全、高效、持续的运输带来不利的后果,严重的则会导致各种爆炸事故的发生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因此大埋深管道防腐层检测和防护问题迫在眉
LNG接收站建设完工后,即可对场站内的管线进行预冷,使管线降温至预期温度。在预冷作业时管线降温出现温差造成不均匀收缩,导致管线出现应变和应力的变化,因此需要针对管线预冷作业展开研究。本文以国内某LNG接收站卸料管线为研究对象,采取控制变量法对管线的预冷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国内某LNG接收站,分析其卸料管线预冷工艺流程,确定影响管线预冷效果的相关因素:低温氮气的预冷时间
LNG接收站中的卸料臂作为LNG船与LNG接收站接卸作业中的枢纽,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针对卸料臂作业中的风险、安全隐患进行研究对保证日常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LNG卸料臂卸料作业为研究基础,依据功能共振模型针对卸料作业各个功能模块性能波动状态进行风险评估,推测出模块波动共振引发的失效后果。卸料作业中存在泄漏风险,为了更好的针对泄漏事故进行预警,根据知识元模型进行泄漏事故情景推演,明确事故发
地震造成永久地面位移形成的断层活动时,埋地管道会受到多种载荷组合作用,产生较大的拉压应变从而导致管道失效,给管道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逆断层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对管道的预增强方法分析,给穿越断层管道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更大程度的保障断层区埋地管道的安全运行。建立了弯曲载荷作用下管道裹覆碳纤维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不同内压载荷作用对管道屈曲的影响。并从管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