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的背景下,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也在持续完善,其中尤以公路和铁路的发展较为迅速,建设规模及区域也在不断扩大。在其建设阶段和运营过程中,沿线地质灾害经常发生,严重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泥石流是对公路的安全建设和运营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拟建凤县(陕西)至合作(甘肃)高速公路卓尼至合作段是甘肃省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发育的泥石流地质灾害极大地威胁着拟建公路的安全建设及后期运营。本文以拟建高速公路沿线的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全面收集该区域的地质资料,结合实地调绘与野外调查,对其分布特征、形成特征、运动特征等进行研究,总结了其形成条件和形成机理,并对其易发性进行了评价,然后选取研究区典型泥石流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对泥石流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收集资料及野外调查,对拟建高速公路沿线发育的44处泥石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研究区发育的泥石流均为暴雨型泥石流,且多为沟谷坡面侵蚀型泥石流,在空间上整体分布不均匀,在地段分布上具有相对集中等特征,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周期性、突发性、季节性等特征,在危害上主要以淤埋、冲毁为主。(2)通过对公路沿线泥石流的形成特征研究分析发现,研究区山高谷深,高差变化较大,沟谷纵坡降较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等特点共同构成了区内泥石流的地形特征;研究区沟谷斜坡上的残坡积物、沟道处的坡洪积物、山区基岩及其风化物、沟谷两侧缓坡上的风积物以及沟道两侧的不良地质作用等共同构成了区内泥石流的物源特征;研究区降水集中,短历时、高强度的暴雨构成了研究区泥石流的水源特征。(3)剥蚀冲沟地形是本区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是本区泥石流形成的重要条件,充沛的降水是本区泥石流形成的必要条件,活跃的人类工程活动为本区泥石流的产生创造有利条件,四大因素相辅相成,构成了本区泥石流的形成条件。(4)通过泥石流易发性数量化评分法和综合判别式法对研究区44处泥石流的易发性进行分析,研究区泥石流以中等易发和轻度易发为主,区域内无极易发泥石流,中等易发泥石流32处,约占总数的73%,轻度易发泥石流12处,约占总数的27%。但在大到暴雨的条件下,泥石流暴发的机率均为85%,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均较大,反映了水是引发暴雨型泥石流发生的极其重要因素。(5)针对研究区泥石流的形成、运动及危害特征,根据泥石流防治的基本思路,对泥石流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总体治理模式以拦挡排导为主、预防为辅,并对研究区发育的沟谷型和坡面型泥石流进行探讨,沟谷型泥石流治理多以重力坝或格栅坝、排导槽等为主,研究区坡面型泥石流治理多以谷坊群、截水沟等为主。(6)在以上各种分析研究下,选取拟建公路沿线发育的一处典型泥石流,对其成因、类型、易发性及危害特征等进行具体化分析,得出其为暴雨沟谷泥石型粘性泥石流,为一中等易发性泥石流沟,危害方式主要以淤埋、冲毁为主,并从拦挡、排导、沟道整治、跨越工程以及生物预防五个方面提出治理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