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深入人心,如何将其科学合理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学界探讨的热门话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就必须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而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树立文化自信,培育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更是开拓重要事业必经的过程。本文基于新公共管理的研究视角,以贵州从江县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回顾并归纳分析从江县在实际保护工作中的成效与不足。发现当前从江县存在政府保护观念片面,部门职权划分不清;公众保护意识淡薄,行为缺乏积极性;NGO难以发挥参与保护作用;高等院校的保护行为缺乏理论深度和长远眼光等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在于政府一味揽权、保护能力不足,公众宣传教育不够、奖励机制欠缺,NGO自身存在不足又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培养以及高校重短期成果,缺乏专业人才等。文章还介绍了丽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程和相关经验措施,并提出从江县在保护侗族大歌工作中的相关对策建议。研究认为,要重塑政府保护侗族大歌的价值观念和机制,强化公众保护侗族大歌的主力作用,引导NGO在保护中参与作用的发挥,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同高校保护侗族大歌研究的合作,从而实现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的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