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来自台州某医药厂的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富集、分离后,得到一株能以二氯甲烷(DCM)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H13。通过形态学观察、脂肪酸含量分析、生理生化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确定该菌株为罗得西亚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 rhodesianum),并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 NO: M2010121)。目前尚未见M. rhodesianum降解DCM的报道。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氮源、供氧条件、底物浓度等因素对M.rhodesianumH13降解DCM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从9个因素中确定了温度、pH、(NH4)2SO4和Na2HPO4·12H2O为DCM降解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降解条件为Na2HPO4-12H2O4.5g,(NH4)2SO40.5g, pH7.55,温度33.7℃。与优化前相比,M. rhodesianum H13对DCM的比降解速率由0.1282h-1提高至0.1625h-1。M. rhodesianum H13可完全降解4.9mM DCM,并产生9.4mMCl-;30mM DCM对微生物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硅油并形成硅油-水双相体系后,M. rhodesianum H13对DCM的耐受浓度有所提高,降解速率得到加快。对细胞扩大培养的前期条件及菌剂制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DL-苹果酸是菌体扩大培养较适宜的碳源,DL-苹果酸的最佳浓度和菌体最适培养时间分别为4g/L和36h;制备了以草炭为载体的固态菌剂,通过性能测定后发现其具有良好的保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