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乌拉铀矿含矿层物质组成特征研究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es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铀矿资源既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又是一种清洁的能源物质-核能的粮仓。开展铀矿床或砂岩型铀矿的物质组成研究是铀矿地质勘探与铀矿开采的重要内容,是确定铀矿储量、分布特征与开采工艺技术的重要依据。对其进行勘探与开发对于国防建设和核电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巴彦乌拉铀矿位于内蒙古二连盆地,是我国较早发现的古河道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对巴彦乌拉铀矿物质组成特征研究对于进一步明确该矿床地浸工艺技术及工艺参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核技术创新联合基金项目(U1967209):酸法地浸采铀中铀矿储层孔隙与渗透性时空演化规律,以巴彦乌拉铀矿西南部新开拓的C11、C12采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前人的文献勘察与资料对巴彦乌拉铀矿床地质、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以及C11、C12采区地质特征等。然后,对现场采集的含矿层围岩和矿石样品进行物质组成特征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是:(1)岩矿石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包括岩矿石手标本特征、显微镜矿物特征、矿物化学成分特征及矿物特征(XRD特征);(2)岩矿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包括围岩地球化学特征、矿石地球化学特征;(3)岩矿石中铀、硫、铁、碳、钙元素分布特征研究,包括空间分布特征、铀与硫、铁、碳、钙元素关系等。最后,对围岩与矿石混合岩心样品在实验室进行溶浸液-岩石作用的浸泡试验,观察浸泡后矿石矿物与化学成分特征,包括矿石渣样地球化学特征、矿物XRD特征及扫描电镜特征。(1)研究结果表明:(1)巴彦乌拉床主要受赛汉组上段古河道砂体控制,含矿层结构成熟和成分成熟度较差,岩石样品孔隙发育,隔水顶底板发育完全,具备地浸开采的有利条件。(2)含矿岩石主要为含砾砂岩,以泥质胶结为主。XRD测试结果表明含矿层中的主要矿物为石英和长石。长石主要由钙长石和钠长石组成。黄铁矿以碎屑颗粒、铁质胶结物、石英凹穴副矿物、草莓状黄铁矿等的形式存在。(3)电子探针数据表明,钾长石的中Al2O3与SiO2呈正相关关系,K同Ca、Na之间存在一定相互替代关系;钠长石中,Al2O3和CaO与SiO2呈负相关关系。长石中有大量钾、钠元素溶出,表明钠长石已明显高岭土化。(4)围岩和矿石均含有较高的Fe3+;矿石中六价铀占比相对较高。Fe3+与U6+、U4+均呈正相关关系;铀矿石中总U、U6+、U4+和S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表明还原作用对铀成矿有重要贡献。围岩和矿石K2O和Na2O含量高于CaO含量,含矿层中主要矿物以钾长石和钠长石为主相一致,矿石与围岩具有同源性。(5)巴彦乌拉铀矿含矿层岩石在由硫酸与矿层地下水配制的酸度为10 g/L的溶浸液浸泡半年后,岩石中石英含量变化小。长石类矿物表面形貌铀光滑变得粗糙,长石发生了溶蚀,其结果导致长石黏土化。Al2O3、TFe2O3、MnO、MgO、CaO及NaO等氧化物含量明显降低,其中的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含量也有降低的趋势,表明与这些氧化物或元素有关的矿物均不同程度发生了溶解。(6)矿石经过10 g/L硫酸溶浸液浸泡半年,试验渣样中长石类矿物含量明显下降,黏土矿物含量明显增高,表明试验过程中,长石产生了粘土化蚀变。这意味着在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由于发生粘土化蚀变,含矿层渗透性会下降,孔隙通道会发生堵塞。综上所述,巴彦乌拉铀矿含矿层岩矿石主要为含砾砂岩,其成分以长石和石英为主,含矿层物质组成具备地浸采铀的有利条件。岩矿石在酸性溶浸液作用下,长石蚀变导致黏土化明显,硫化物等矿物溶解,使岩矿石中的主要氧化物明显降低,溶浸液矿化度会大幅增高,显示出地浸中含矿层渗透性具有降低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正>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已经表明,未来社会竞争的关键在人才的竞争。对于新时期基础教育工作而言,注重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相关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以笔者任教的初中地理学科为例,地理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空间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之一,而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强弱会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因而,笔者认为,加强对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既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期刊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广东省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 A6)感染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 在广东省21个地市及佛山市顺德区(省直管区)共选取22家哨点医院开展手足口病普通病例Cox A6感染监测,结合手足口病个案及暴发数据,估算Cox A6感染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并分析人群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 Cox A6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7.1%、23.0%、47.4%。暴发构成比为18.5%(12/65)
基层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及不可持续性带来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不仅冲击着基层社会的稳定秩序,更是对新时代矛盾化解机制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乡村矛盾化解机制,打造乡村矛盾社会治理的“中国特色”,提出中国特色法治体系背景下多元矛盾化解协同机制的建构成为非诉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建设的关键。本文主要选取地方非诉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发展过程中的政府治理角度展开研究,以靖江市斜桥镇为研究对
文章在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双减”背景下作业管理的意义,分析了红寺堡移民地区作业管理的现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生态移民地区学生作业管理的有效策略,即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加强教学研究,减负提质增效;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家校合作。
劳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目前,幼儿时期的劳动教育存在“劳动教育认识理解不够、教育内容偏窄、教育方式单一、教育评价过于注重技能和结果”等问题。基于此,宜宾市鲁家园幼儿园结合时代特点,遵循劳动教育的内在规律,奏好幼儿劳动教育的“三步曲”:育人为“先”,把握劳动教育内涵;生活为“引”,明确劳动教育内容;游戏为“桥”,增强劳动教育乐趣。这样,幼儿就会浸润在劳动教育之中,并在劳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根据LES和FW-H声学比拟理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软件,研究调节阀在相同流量,30%、60%、100%开度和不同流量,在1 kg/s、2 kg/s和3 kg/s质量流率下的阀门内部噪声特性和声振耦合情况下的结构强度分析。结果表明:阀门开度越小,速度越大阀门内部流场波动越大,声压分贝越高,结构强度越低;阀门开度越大,质量流率越小,噪声分贝越低,结构强度越高。
自新课标颁布以来,核心素养的落实成为了课程改革的中心,大概念作为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路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大概念物理教学模式的优势,提出科学概念层次模型的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以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四单元“内能的利用”为例,探究如何将大概念有机地融入到单元教学设计中.
多旋翼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区域自然资源监测监管技术手段。文章对比分析了多旋翼无人机多种巡查模式的优劣性,总结了多旋翼无人机的技术优势,阐述了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自然资源监察技术流程。以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为实验区进行航拍实例验证分析,采集航空摄影测量相片,通过几何校正、图像拼接和影像配准等数据预处理工作,制作生成区域正射影像或三维影像。同时,展示了多旋翼无人机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土地执法监察、
远古时期先民们认为人是有灵魂的,而灵魂是不死的,人死亡之后肉体虽然消陨,但“骷髅”长期存在,因此“骷髅”也被认为是灵魂依附的载体。“骷髅”与死亡直接相关,而死亡又是痛苦的、未知的,因此人们通常惧怕“骷髅”。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动画电影中出现了类型多样、意蕴丰富的“骷髅”形象。目前,对于动画电影中的“骷髅”形象研究只是散落于各论文的边边角角,没有对动画电影中的“骷髅”形象进行系统分析的论文
为了提高国土空间规划能力,提出基于无人机的国土空间规划用地测绘技术。采用无人机遥感探测技术实现对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的遥感影像监测,提取国土空间规划用地测绘遥感影像的边缘轮廓;以无人机监测的高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最小二乘光谱解混处理方法,分析国土空间规划用地测绘的关键特征点和纹理像素点;根据国土的沼泽、水域、农田、林地、草甸等土地属性的聚类特征,采用植被分布格局多样性聚类方法,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用地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