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动自由下追求幸福生活——论《金色笔记》中的自由观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在1962年出版的著作,许多学者从女性主义及心理学等不同的角度研究此文本。本文运用美国思想家埃里希·弗洛姆出版于1941年《逃避自由》中关于“自由”的观点分析《金色笔记》中的自由观。文中的自由女性陷入了消极自由而无法自拔,从而无法达到埃里希·弗洛姆所认为的真正自由,即积极自由。现代人在无法解决生活琐事时会感到困惑、挫败,而表面光鲜的自由女性也不可避免地陷入消极的自由状态。当小说中的自由女性意识到自己陷入消极自由状态后,采用各种方法摆脱困境,但却徒劳无用。因此人们积极地面对自由的人生,用无私的爱和自发性工作,达到积极自由从而过上幸福生活。作者想通过这一视角来分析这部作品中自由女性面临的各种问题,给与当代女性几点如何获取积极自由的启示。  本文由导论,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导论简单地介绍了多丽丝·莱辛的生活背景以及主要作品,同时综述评论界对《金色笔记》已有的研究成果。  主体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解决自由女性如何摆脱消极自由的困境,达到积极自由从而实现自我、获得幸福。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自由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着重介绍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的自由观。他将自由分为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弗洛姆认为真正的自由就是实现积极自由。因此,本文应用这一理论来分析《金色笔记》中的自由观。第二部分介绍文本中“自由女性”以及“自由女性”所被赋予的讽刺意味。第三部分讨论和审视自由女性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陷入消极自由后所面临的困境。小说揭示女性在陷入消极自由后所面临的困境和障碍。第四部分主要分析实现积极自由的四种途径。其中爱和自发性地工作是弗洛姆提出的实现积极自由的主要方法。肯定女性自身存在和满足女性与他人的关联的需求是实现积极自由的另外两种途径。通过这四种途径,女性可以摆脱消极自由,达到积极自由从而实现自我,因为积极自由能使人们积极面对生活,实现自我潜力。  结论部分主要分析了现代出现的“自由症候群”这一群体出现的原因以及这一群体所具有的症状。这一群体中的人们面临着小说中人物所面临的困境。当她们陷入消极自由,她们开始用各种机制逃避消极自由,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人们得到自由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幸福的生活,所以即使陷入消极自由的困境,人们依然不能放弃追求自由。女性应该肯定自身存在,保持与他人的和谐关系,用自己无私的爱和自发性的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实现积极自由获得幸福的生活。  
其他文献
研发,开发,一字之差,听多了,说俗了,大多不会在意两者的差别.但为了表达笔者的观点,结合目前行业状况,笔者在此处重新定义了两者的含义及其区别.
儿童文学具有文学作品的一般特征,同时还拥有自身独特的文体特点。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之间的不同可以体现在语音层面、词汇层面、句法层面以及修辞层面。近年来,儿童文学在中国
主要讨论与归纳了超细粉末团聚产生的现象与机理,团聚对粉体成形及致密化的影响,控制团聚的原理与方法,团聚体的表征;介绍了关于超细粉末团聚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