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只眼睛——华兹华斯诗歌女性人物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v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仅凭宣告英国文学史上一个新时代的一本诗集和一篇序言,他即使没有留下任何其他作品,也足以名垂文学的史册了."(1)这就是威廉华兹华斯.作为英国"湖畔派"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在求学期间就游憩于湖光山色之间,性情深受大自然的陶冶,并亲自去到法国大革命的风暴中心,积累了丰富的诗作素材.他才华横溢,诗作甚丰,约计4648首.他的诗作丰富了英国诗库,他的理论影响了拜伦、雪莱等年轻一代,以及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诗人布赖恩特.在莎士比亚之后,对英国诗坛作出如此巨大贡献的诗人是绝无仅有的. 谁都不会怀疑,华兹华斯是一个典型的大自然赤诚的礼赞者和杰出的歌手.正因为如此,文学界不乏对华兹华斯诗歌自然主题的研究.而该文则拟从另一全新的角度,即通过对其笔下的女性人物的研究来探讨华兹华斯诗歌的女性主题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以及女性主题与其诗意结构的重建. 该文除序言和结论外,共分为三部分,均围绕"女性人物"进行分析. 序言部分分析了促使女性形象出现在华兹华斯诗歌里的主要因素:即社会、历史大背景、当时各种流行思潮的影响、冲击和渗透,他个人独特的家庭背景、情感经历和天生的独创精神,终于使女性人物作为普通人的重要代表,整个社会的弱势人群,成为华兹华斯诗歌的主要题村之一. 第一章详实地对华兹华斯笔下的女性人物进行了分析和分类.其中有天真的女童、不幸的姑娘、被弃的少妇和凄凉的母亲,林林总总,既有人间百态,又有自传色彩.这组组女性人物,象一幅幅蒙太奇画面,又如一个个"时间之点",永恒地刻在了英国的诗卷里. 第二章评论了华兹华斯对这些女性人物的同情、关心以及美德的赞颂.她们具有看不同年龄段的特质和品德——女童天真无邪的淳朴,少女婀娜多姿的秀美、少妇忠贞不渝的情感和母亲拳拳难释的关爱.她们的善良、真诚、刚毅、勇敢赢得了诗人由衷的敬佩和赞美.然而她们的悲惨境遇、凄苦人生又使诗人扼腕叹息.这些女性人物,为读者勾画了整个十九世纪英国的妇女现状.成为她们真实生活的写照.她们的入诗,体现了诗人"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对妇女歧视的抨击. 第三章更深入地揭示了这些女性形象的寓意和内涵.一方面,这些女性形象与华兹华斯诗意建构中的自然与童心两个要素遥相互应.她们中女童的形象印证了华兹华斯"儿童是成人之父"的哲学观点,展示了童心的可贵与永恒;而整个女性人物体系又吻合了华氏"天人合一"的观点,即自然是人性化的自然,而女性是自然的人性化.由此完成了华兹华斯对其笔下自然的三维立体的建构.从而把对人类的爱和对自然的爱真正结合了起来.然而,华兹华斯不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历史学家,而只是一个同情人间不幸的人道主义诗人.因而该文结论部分指出人们对其评价应遵循历史的辨证的原则,同时也指出了华兹华斯对女性人物描写的局限性,即他在反对理性,提倡回归自然的同时,却忽略了十九世纪的女性缺少的正是知识和教育.这一点对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人们有着同样的启迪.
其他文献
学位
一百五十多年前,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的问世在英国文坛引起了一场地震.直到一个半世纪之后的今天,《简·爱》依然是世界文学之林中一株耀眼的奇葩.
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的作品《红字》于1850年一经出版即获成功,倍受读者和批评家的青睐,历经一个多世纪至今仍受到高度赞誉.《红字》被认为霍桑的经典之作,集
该论文针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之一,即学生想学又不能高效地学;教师在教材、教法上下了功夫,却收效甚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析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这一
在格莱斯的合作原则的指导下,本论文主要分析系列电影《歌舞青春》中人物的会话含义并阐释这些会话含义的作用。根据对合作原则四大准则的违背情况,这些主人公的会话分为四大类
渥雷?肖英卡,尼日利亚剧作家、诗人、小说家、评论家,主要以戏剧成就享誉世界,一直以来因其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影响当代戏剧,于198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戏剧
伴随着学术写作研究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开始从立场的角度研究学术语篇的评价特征和人际功能。学术写作中的立场表达了作者对命题信息的态度、情感、评价,体现了作者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