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是典型的急性相反应蛋白,是宿主先天性免疫应答的一部分,且是历史上首先被认识的急性时相蛋白之一,除在炎症、发热、创伤时血清CRP水平会明显增高外,大量研究发现,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还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当机体患癌时,可发生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使机体释放多种促炎反应介质及反应蛋白,其中的炎性因子如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等可刺激肝脏细胞合成和分泌CRP,从而使血清中的CRP含量继发性升高,这些炎性物质主要通过损害DNA、促进细胞增殖、新生血管和凋亡形成而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临床上现可用高敏感或超敏感的检测技术测定更低浓度的CRP,用这些检测方法所测定的CRP常称为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又称子宫体癌,以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腺癌最常见,为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7%,国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欧美等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在乳腺癌、肺癌和大肠癌之后,位居第四,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一位[2]。本病多发生于绝经后或更年期妇女,高发年龄50-60岁,平均发病年龄55岁左右。目前子宫内膜癌的确切病因还不明,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代谢障碍等是诱发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而其中前三者又被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研究发现这些疾病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处于炎症前状态,为肿瘤提供了适宜生长和转移的微环境,因此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CRP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少有文献报道。迄今为止,尚无筛查子宫内膜癌特异敏感的标志物,糖类抗原l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是1983年由Bast等从上皮性卵巢癌抗原检测出的可被单克隆抗体OC125特异识别的肿瘤抗原(OC125是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细胞株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其最早是作为上皮性卵巢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输卵管、腹膜等都能产生微量的CA125。有研究者发现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可升高,是相对可靠的标志物。但由于CA125诊断敏感性不高和特异性低而限制其应用。而CRP是一个灵敏指标,其操作简便、快捷、非创伤性、易普及,但国内外关于CRP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多数学者认为CRP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存在密切关系,但血清Hs-CRP能否作为筛查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Hs-CRP、CA125单独与联合检测能否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目前鲜有文献报道。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正常体检者血清Hs-CRP及CA125水平,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s-CRP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CAl25的相关性以及联合检测血清Hs-CRP和CA12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收集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且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51例为子宫内膜癌组(EC组),其中根据有无合并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分为有高危因素组(EC1组)31例(60.8%)和无合并高危因素组(EC2)20例(39.2%)。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标准进行手术-病理分期:I期患者38例(33.33%)、II期患者3例(5.89%),III、IV期患者10例(19.61%)。病理学分级:Gl级17例(33.33%),G2级29例(56.86%),G3级5例(9.80%)。组织病理类型中子宫内膜样腺癌47例(92.16%),非子宫内膜腺癌4例(7.84%)。同期住院的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患者47例为子宫内膜增生组(EH组)。同期在本院查体中心经健康体检合格后的正常女性40例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组)。 2.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无慢性感染性疾病,近期内均无明显急性感染征象,末梢血白细胞及中性粒比值正常,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无结缔组织病及其他器官肿瘤病史,肝肾功能实验正常,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 3.检测方法 血清Hs-CRP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血清CAl25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 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x2检验,血清Hs-CRP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等级相关分析,Hs-CRP与CAl25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设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研究结果: 1.血清Hs-CRP在术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中位数为8.20mg/L(0.73-48.28),同期子宫内膜增生组为1.70mg/L(0.10-15.70),P<0.05;EC组Hs-CRP阳性者27例(27/51),对照组仅EH组中二例阳性,P<0.05。术前血清CA125值EC组中位数为20.47U/ml(7.07-2423.00),EH组仅为13.19U/ml(1.28-74.43),P<0.05。 2.子宫内膜癌组中合并有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含量较不合并者明显升高(P<0.05)。 3.血清Hs-CRP与CA125的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与CA125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s=0.715,P=0.000(双侧)<0.01)。 4.术前血清Hs-CRP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FIGO临床分期、年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但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与血清Hs-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 5.术前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s-CRP含量较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为52.9%,特异度为95.7%;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血清Hs-CRP含量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 6.CAl25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为39.2%,特异度为97.9%,较Hs-CRP单独检测敏感度低,特异度略高。在血清Hs-CRP和CAl25联合检测时,敏感度可达54.9%,特异度为83.33%,较CAl25、Hs-CRP单项检测敏感度增高,检测的诊断效率(74.5%)均高于单独检测其中的任意一项。 结论: 1.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其中合并有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者血清Hs-CRP含量较不合并者明显升高,表明Hs-CRP与肥胖、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关系密切,而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又为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因此推测Hs-CRP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有可能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筛查的附加指标,且与子宫内膜癌的FIGO分期、年龄、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 2.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血清Hs-CRP与CA125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3.血清Hs-CRP检测对子宫内膜癌诊断敏感度高于CAl25,Hs-CRP+CAl25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4.血清Hs-CRP含量可能作为监测及判断子宫内膜癌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有价值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