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基督教在我国农村地区迅速发展,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学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宏观的、单线式的分析,未能深入认识基督教给我国农村社会生活带来的复杂且多面的影响。特别的,农村基督教研究的热潮出现在上世界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至此以后,关于“农村基督教”研究的方向和内容都鲜有变化。鉴于此,本文基于对陕西省秦庄地区的田野考察,研究基督教锲入下的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在这里,秦庄地区作为一个个案——一个有着较长基督教发展历史的区域社会,它成为观测本研究主题的一个可靠对象。本文将从三个维度来探讨这一主题:基督教如何作用于农村社会的日常生活;基督教如何改变了农民的意义系统;基督教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呈现何种趋势。这构成了本研究的三个主体内容。主体内容下设诸多议题,这些议题均依据调查得来的经验资料而设置,它们反映了农村社会的不同侧面。具体的,研究的内容和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概要叙述了本研究的导论、理论基础和文献回顾、研究方法、基本概念和研究说明及论文结构。第二章,概述了研究地点及其基督教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三章,研究了基督教如何嵌入到我国农村社会的日常生活并对其产生复杂而深刻影响。包括:个体基督徒和教友群体的日常生活实践、农村社会关系形态的变化、基督教与文化生活的互嵌、村庄公共空间和私密家庭空间的重组。它们构成了“日常生活”这一概念下的操作性分析维度。第四章,研究了基督教锲入下的农民意义系统的变化。首先,笔者探讨了基督教对于村庄本体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的培植与改造;其次,探讨了基督教与民俗及民间宗教的张力,并揭示出两种价值意识的不同关切以及不同宗教态度的显著差异;最后,指出了基督教对农民意义系统的作用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限度。第五章,着眼于秦庄的现实经验,讨论了农村基督教的发展趋势。第一节,考察了“世俗化”背景下的基督教发展的不同方向的发展趋势;第二节,记述了秦庄教会间及教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并分析了其对于基督教发展的深刻影响;第三节,追踪了那些已受过基督教影响的个体离开秦庄、进入到更广阔的外面世界的宗教际遇,研究其信仰发生了何种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于农村基督教发展所具有的战略性意义。第六章是结语,基于对论文内容的回顾,笔者概略地展示了一个新的认识框架,它提供了与旧有的研究发现截然不同的思考。如果换一种视角,从操作技术而言,本研究是将基督教和诸如日常生活、社会关系、文化生活、村庄空间、意义系统、民俗和民间宗教等相关的关键变量都纳入到统一的分析框架下,进而“深描”这些变量的相关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基督教的锲入所致使的农村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动态图景。秦庄基督教的发展还在继续,因此,为本课题做出一个确定性的结论显得尤为困难。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农村基督教的发展深深卷入到地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系统中,它既改变了这个系统中的诸多面向,同时,也被已有的社会条件所框定,在此基础上,基督教与农村社会交互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正是要辨识这种复杂的作用形态,并阐释其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