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造船产业的东移以及各造船国家和地区对造船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凭借着其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以及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已成为承接造船产业转移的最佳区域。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三大造船国家,但是与韩、日、欧等造船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只是造船大国而非造船强国。我国造船产业存在着技术水平低、配套产业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以及规模化不足等问题。本文在对国际竞争力理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造船产业的特点,建立了造船产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韩国和日本造船产业为参照,计算各个指标的差距度,通过对差距度进行排序找出中国造船产业最薄弱之处,对差距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全文分为五章。引言主要论述了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意义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具体阐述了国际竞争力理论的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状况。本章还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概述了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理论框架和评价指标。第二章在对世界造船业的发展状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韩国、日本造船业的发展模式,概括其发展经验并从中得到一些产业发展的启示。第三章在对竞争力评价原则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确立数学模型,构建了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运用专家打分法对韩、日、中三国的造船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评。第四章对中国和韩国、日本的竞争力各项指标进行差距计算,并将各个指标的差距对整体竞争力的影响度进行排序,找出中国造船产业的主要差距并对其进行分析。第五章指出了中国造船业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提高中国造船业竞争力的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