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锥虫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功能研究及抑制剂筛选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acle_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氏锥虫主要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大非洲地区,引起人的非洲锥虫病和家畜的那加纳病,约有6000万人受到非洲锥虫病的危胁。由于布氏锥虫具有抗原变异的能力,目前仍没有有效疫苗预防非洲锥虫病,仅有少数几种抗锥虫药物,但均对人有较大的副作用,因此需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来开发抗锥虫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是重要的蛋白转录后修饰调控酶,且已作为癌症治疗的药物靶点,并具有开发成抗寄生原虫药物的潜力。   布氏锥虫存在四个经典类型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即DAC1-DAC4,其中的DAC1和DAC3为布氏锥虫所必须的蛋白。我们重点研究了DAC1和DAC3蛋白的生物学特征和功能,以及体外表达具有酶活性的重组DAC1和DAC3蛋白用于DAC1和DAC3蛋白抑制剂的筛选。我们的研究目的是为抗锥虫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通过荧光定位分析,我们发现DAC1在血流期主要定位于细胞核,而在前循环期则定位于细胞质,因此DAC1在生活史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细胞定位;而DAC3在血流期和前循环期都定位于细胞核。进一步的DAPI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发现DAC1和DAC3具有不同的细胞周期功能:DAC1和DAC3都参与细胞周期,DAC1影响DNA复制,而DAC3影响细胞质分离。尽管我们没有发现DAC1和DAC3的特异性修饰底物,但DAC1和DAC3影响H4K10ac修饰位点。我们也分析了另一非必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DAC4的生物学特征,发现DAC4分布于整个细胞质,参与了整个细胞周期。尽管DAC4为分布于细胞质内的HDAC蛋白,但其不修饰微管蛋白。   此外我们还发现DAC1和DAC3具有特异性功能,分别参与了端粒沉默和VSG ES沉默,而布氏锥虫的抗原变异机制则依赖VSG ES沉默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在VSG ES沉默上,不同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之间没有协同作用,DAC1和Sir2rp1不与DAC3共同作用于VSG ES沉默;但不同的组蛋白修饰酶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组蛋白甲基化酶DOT1B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DAC3协同作用于VSG ES沉默。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DAC3是迄今发现的,与抗原变异相关的,并具有药物开发潜力的蛋白。   为了体外筛选DAC1和DAC3蛋白的抑制剂,我们利用大肠杆菌体表达DAC1和DAC3蛋白,获得了大量具有酶活的重组DAC1和DAC3蛋白,且它们的活性能被小分子酶抑制剂Trichostatin A(TSA)所抑制。我们利用点突变的方法证实DAC3锌离子结合残基对于酶活性是必须的,突变锌离子结合残基组氨酸使DAC3蛋白失去酶活性。由于重组DAC3蛋白相对于重组DAC1蛋白具有较高的HDAC活性,便于进行酶抑制剂筛选,因此我们着重对DAC3蛋白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进行了筛选,其结果表明羟亏酸类抑制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具有较好的药物开发前景。   总之,我们的研究揭示了布氏锥虫DAC1和DAC3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发现了它们的特异性功能,获得了大量具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的重组DAC1和DAC3蛋白,建立了布氏锥虫组蛋白去乙酰化活性检测方法和体外HDAC抑制剂筛选方法,这为后续的药物开发奠定了理论依据和相关的关键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对加工含硫原油的炼油厂必不可少的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酸性水汽提和溶剂再生这类环保配套工艺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   论文以中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加工2.O%含硫原油
高盐、干旱和低温等环境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和作物高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单子叶植物研究的模式植物。随着水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解析基因功能,进而
<正>1研究目的日本作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国,制定了金牌数进入世界前3-5名的目标。为保证该目标的实现,日本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备战。本研究以我国备战2020年奥运会
会议
<正>1研究目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是"十一五"以来我国进行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全面的关于体育场地的专项普查,此次普查是我国体育场地历经十年快速发展之后的一
会议
基于分子管理的吸附分离工艺通过对石脑油中的同族分子实施定向分离,可极大地改善石脑油资源的配置状况。但是该工艺目前使用的有粘土粘结剂5A分子筛的吸附性能有待提高,吸附剂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