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针翅管式相变蓄热换热器性能实验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能源储量有限,但是消耗巨大,这要求使用能源应“开源节流”,积极开发新能源和探索新的节能方法。太阳能作为新能源具有很大的优点,但也存在热流密度低、间断性的缺点,另外,利用工业余热和废热正成为有效的节能手段,但却受时效性和空间性的限制。因此,开发高效的蓄热换热技术对太阳能利用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近年来,相变蓄热技术及其相关理论已成为研究热点,但主要集中在高温段和低温段,中温段相变蓄热技术的有关应用受到相当大的限制。本课题在已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中温相变蓄热及强化传热技术,设计和研制出一种整体针翅管式相变蓄热换热器,并搭建了测试系统对该蓄热换热器的蓄放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本课题以空气为传热介质,分别对相变蓄热换热器进行了熔化和凝固实验,以研究蓄热换热器在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中的换热特性和相变材料的蓄放热性能;改变工质流量和进口温度,进行实验以考察工况变化对蓄放热性能的影响;分析研究相变过程中出现的自然对流现象对该蓄热换热器的蓄放热性能和内部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相变材料赤藻糖醇熔化温度在120℃~125℃范围左右,相变潜热为333KJ/kg,凝固时有5℃~10℃左右的过冷度。(2)当相变材料为固态时换热方式为纯导热,相变时换热方式为导热和自然对流两种方式,液态时主要为自然对流方式。影响最终换热效果因素包括换热温差、换热系数和自然对流效应以及其它次要因素。(3)相变蓄热换热器管间工质流动基本均匀,垂直流动方向平面内材料温度分布均匀。沿工质流动方向,出口端相变材料完成相变过程所需时间比进口端相变材料长。(4)流量提高,换热量增大,完成相变过程所需时间减小。空气进口温度提高,换热量增大,完成相变所需时间减小。(5)针翅管相变蓄热换热器比光管换热器换热效率平均提高了约16%,瞬时换热效率最大提高42%。相变蓄热换热器的主要热阻在空气侧。
其他文献
磷酸二氢钾(KH2PO4,KDP)晶体是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常优良的电光非线性光学材料,因其较大的电光非线性系数和较高的激光损伤阈值,使其被广泛应用于激光变频、电光调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电力系统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调度是为稳定用电而采取的有效管理手段,主要是针对
9月12日,中山市盆景协会东凤镇第二届盆景展隆重开幕,展览由中山市盆景协会协调主办、东凤盆协承办。本届展览由中山市盆协协调各镇区盆协及相邻友好盆协遴选二百余盆作品参
流体绕流柱体产生的旋涡脱落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蕴涵着十分复杂的物理机理。流体绕流弹性支撑柱体时,交替脱落的旋涡会使柱体承受周期性脉动压力,从而导致柱体产生振动,柱体振动又会影响柱体尾流旋涡形成与脱落模态,这种流体与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流致振动(Flow-induced motion,FIM)。在工程领域中,流致振动会使结构持续振动而出现疲劳破坏,严重影响结构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研究和揭
燃气轮机化学回热循环是以燃气轮机透平排气作为热源,将燃料通过蒸汽转化反应产生新的合成燃料,合成燃料再进入燃烧室燃烧。通过燃料转化过程回收排气中余热,提高循环效率并大幅减少NOx的排放量。循环实现的关键是燃气轮机运行工况下燃料转化反应进行深度和对不同燃料的适应性。燃料转化深度决定了对余热回收效率的高低,燃料适应性决定了不同应用领域的燃气轮机可否采用化学回热方式进行余热回收。本文主要研究燃气轮机运行条
在三次采油过程中,需要用静态混合器将聚丙烯酰胺溶液(PAM)和水混合后注入井下。为了提高聚合物的驱油效果,工业上要求聚丙烯酰胺溶液通过静态混合器后,其粘度降解率应小于2%
地源热泵系统已在东欧和北美等国家获得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仍是经验性的,即使有一些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但由于地质、气候、系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能源转换技术,是利用产电菌作为阳极反应的催化剂,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根据反应器尺度来说,微
国内外自分析设计标准实施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尝试更好地利用有限元法实现压力容器的分析设计。然而直到今日,在这一领域仍存在具有广泛争议的问题,比如如何从有限元计算所得总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建筑为满足其功能性和舒适性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的能源消耗,约占我国总能源消耗的30%。当前,在能源与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呼声日益迫切。随着国内天然气的普及利用,建筑负荷中心就近布置的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楼宇级联供系统),由于其节能、经济、清洁等优越性能已受到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关注;然而受众多内外因素的制约,楼宇级联供系统优化设计的变量庞大、模型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