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中合同效力问题探析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r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法实践中审理合同诈骗类刑民交叉的案件繁杂,是因在适用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规范过程中存在相互交叉,加之我国的民刑法律规范间衔接不紧密,法律条文的适用理解不一,因此极易混淆民事不法与刑事犯罪之间的界限。本文认为,在合同诈骗类刑民交叉案件中,存在诈骗行为与合同行为两种法律行为,因为两者评价的对象并不相同,应予以区分。刑法的关注点在诈骗行为,评价的对象是诈骗行为能否达到刑罚处罚的程度,评价的是利用合同的手段行为,而民法的聚焦点在合同行为本身,评价的是当事人在合同行为中是否遵循意思表示一致,对合同行为的结果能否赋予私法效果,并不能因诈骗行为构成犯罪就直接否定合同行为违法。本文首先从诈骗行为出发,先阐述合同诈骗罪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后对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进行区分;下一步从合同行为着手,探讨理论中就合同行为效力的三种争议学说:无效说、有效说、可撤销说;接着根据司法判决的实证研究,引出司法实践中的争议;其次,为正确认定涉合同诈骗类的合同行为效力提供法理基础,介绍了相关原则:民法意思自治、刑法谦抑性、刑民区分;再次,通过对涉案合同行为效力的三种争议学说进行辨析,笔者认为诈骗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行为认定可撤销并不矛盾,得出适用可撤销说更为合适的结论。最后,为可撤销说提供了理论与司法上的合理性,但在运用上应进行一定的限制,并结合《刑法》第224条在构成冒名签约型、虚假担保型、以小骗大型、收款逃匿型四种特殊形式的合同诈骗罪后,对可撤销说进行具体运用。并最终落脚于该如何完善处理合同诈骗罪中责任承担问题,以期能开拓刑民交叉案件中对涉合同诈骗类合同效力问题的解决进路。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血清电解质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到2021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10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这些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68)、预后不良组(n=42)。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电解质异常频次,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电解质异常频次与GOS评分的相关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电解质异常频次对颅脑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中复杂且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随着社会节奏的日益加速,人们的睡眠质量被各种因素所影响,睡眠障碍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社会和民生问题。为了更加有效的评估睡眠质量,多种方法被提出以用于睡眠分期任务。目前,睡眠分期任务在数据方面和模型方面均存在一些痛点:在数据方面,由于睡眠脑电通常为不平衡类别数据,在训练过程和分期结果上均存在大众类倾向的问题。此外,脑电信号中的各式内外部干扰源也严重影响了数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激光雷达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可以越来越便捷地获取各种场景的点云数据,尤其是机载激光扫描点云。由于扫描平台较高,覆盖面广,机载点云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电力线巡检和林业检测等领域。上述应用均需要提取点云的类别信息,因此机载点云语义分割一直是摄影测量与遥感届重要的研究课题。特别地,机载点云与室内、地面扫描点云相比,有着独特属性:(1)大量的几何实例,比如成片的房顶和建筑物立面;(2)类别间剧烈的尺度
作为城市新兴群体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其城市融入过程伴随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建构与支撑,实践方式呈现"个体—组织—圈层"的互动与拓展。研究发现,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个体经历了外来务工者、城市建设者和新的社会阶层的身份转变;组织形式经历了家庭核心化、行业特色化和社团多样化的逻辑转变;圈层关系践行了信任资本从疏离到聚合、规范资本从失序到均衡、网络资本从单一到拓展的整合逻辑。在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