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沙江因其独特的水系结构,很早就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袭夺说和非袭夺说解释现代金沙江的成因。其中袭夺说认为金沙江下段以前是多条自北向南流的水系,后被川江逐步袭夺而贯通。因为金沙江白鹤滩河段为南北向的河段,向东与川江连接,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金沙江白鹤滩河段的河流演化颇具代表性。而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石鼓、攀枝花等地区,对该河段的研究较少。 前人对金沙江下段演化的研究主要依据地形图、地质图以及实地的调查资料,分别从水系结构、谷地形态、阶地特征和沉积物特征等方面做分析。而将数字地形分析方法引入金沙江地貌演化的研究很少。本文利用高精度的AsterG-DEM数据,对金沙江白鹤滩河段以及所在地区的地貌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行了包括坡度、地形起伏度、水系、河流横纵断面、特征层状地面的提取分析,生成了一系列专题图。并与实地考察资料相结合,论述了金沙江白鹤滩河段的河谷地貌特征以及演化规律。 研究发现,金沙江白鹤滩河段所处的地区具有层状地貌的特点,其中~2500 m的面上发育了宽谷,代表了一个发育较成熟的剥蚀面。金沙江白鹤滩河段峡谷的主要特征有:(1)金沙江白鹤滩深切河谷的谷肩高度与~2500 m的剥蚀面相当。表明金沙江峡谷是在剥蚀面的基础上,因为整体的构造抬升,导致河流强烈下切而形成的;(2)金沙江白鹤滩河段河谷地貌呈不对称的“V”字型,并发育有多级台阶;(3)白鹤滩河段可以分为南段和北段两个该河段,两个河段的特征差异主要是由岩性决定。 实地考察发现本河段以南的东川、功山等地的确存在古河流的遗迹。其中的功山砾石层分布的海拔高度约1900m,与本区~2500m剥蚀面构成一个南倾的古地面。据此认为,该地区过去的水系格局与现在大为不同,是向南流的。由于构造运动的作用,向南流的古水系被水位较低的川江上游支流袭夺,白鹤滩河段发生倒流。 表明金沙江峡谷强烈快速下切的证据有:(1)在一些谷坡很大的地段,发育了河流悬谷;(2)支流发生溯源侵蚀,旋回裂点已伸入~2500m的剥蚀面所在的宽谷中;(3)峡谷谷坡上重力地貌发育。我们在白鹤滩河段找到了几处具有古水位指示意义的河流堆积物,估算出了白鹤滩河段不同地点的下切速率。并据此估算出深切可能开始于4~5 Ma前。 综上所述,在金沙江白鹤滩河段地区,早期在剥蚀面上发育向南流的河流,可能约4~5 Ma以前,因为构造抬升,川江溯源侵蚀,袭夺了南流的河道,使之成为金沙江的一部分。这个结果有助于认识金沙江的地貌演化以及与青藏高原的隆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