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接入区域电力系统的潜力及环境效益评估方法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2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石能源枯竭以及全球气候变暖,推动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为了实现我国2020、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5%、20%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并通过清洁能源替代缓解我国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以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因为缺乏对风电接入区域电力系统的潜力以及环境效益的准确认识,导致风电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区域间不平衡现象,在带来了严重弃风问题的同时,风电的大气污染治理作用也难以充分发挥。为了避免风电继续发展过程中弃风问题的加剧,引导风电的合理布局并充分利用风电进行雾霾治理,必须对风电接入区域电力系统的潜力及环境效益进行准确地评估。本文归纳总结了现有风电接入区域电力系统的潜力及环境效益评估的研究现状,针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局限性,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本文以为我国风电发展布局提供科学的分析手段为目标,系统地研究了风电接入区域电力系统的潜力及环境效益评估方法。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气象及地理数据的区域电力系统时序运行模拟框架,该框架能够利用气象数据及地理信息计算得到任意风电场、光伏电站出力以及热电联产机组热负荷;并利用含时间重叠的时序分解算法以及无解自动回滚算法确保了大规模电力系统长时间尺度运行模拟的快速、可靠求解;最后通过对比西北电网2015年实际运行数据验证了本文所提时序运行模拟框架的有效性;该框架为风电接入区域电力系统的潜力及环境效益评估提供了基础分析方法。其次,提出了一种风电接入区域电力系统的潜力评估方法。该方法由风电资源潜力评估、电力系统风电接纳场景扫描以及风电经济接入潜力评估三部分组成,分别确保了风电经济接入潜力评估结果与风资源、电力系统运行特性以及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和投资现状相符合;最后利用所提出的评估方法对东北电网2025年的风电经济接入潜力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对我国风电发展支持政策的建议。然后,建立了省间可再生能源电量及省间备用容量交易、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提高风电出力预测精度、风电供暖以及负荷侧响应五种风电接入潜力提升措施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从风电经济接入潜力提升角度分析不同措施作用效果的方法;并利用所提方法分析了上述措施对2025年风电接入东北电网的潜力的提升效果,并对比了各措施在不同特性电力系统中的适用性。最后,结合所提出的电力系统时序运行模拟框架以及WRF-Chem大气物理-化学过程仿真模型,提出了一种风电接入电力系统的环境效益评估方法。该方法建立了从含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模拟到环境效益分析的完整方法,能够准确计及风电接入对包括PM2.5在内的大气污染物的形成、转移和演变过程的影响,从而实现了对风电接入电力系统后带来的环境效益的准确评估;最后利用该方法对东北电网2025年风电接入可能带来的环境效益进行了评估,发现风电接入能够降低PM2.5等大气污染物的浓度。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化的发展进程,执行机构需要完成的运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单个的自由度方向,往往要求执行机构能够实现多个自由度方向的运动,因此能够实现多自由度运动的电机成为科研工作者的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在参阅国内外研究学者设计出的多自由度电机的基础上,针对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定子双层线圈转子单层永磁体结构的偏转式三自由度电机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建立了该电机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永磁转子的静磁场特
随着全球能源的短缺以及传统能源发电带来的环境问题的突出,风力发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风力发电的研究绝大部分都侧重于并网型风力发电,但在解决电网无法覆盖地区的供电问题上,离网型风力发电更具优势。双馈电机(DFIG)采用转子励磁控制技术,在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中优势明显。为此本文对离网型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介绍了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结构,并对离网系统的两个主要部分——双馈电
锯齿振荡是托卡马克等离子体最重要的宏观磁流体不稳定性(MHD)之一。一方面,锯齿崩塌会激发新经典撕裂模(NTMs)的种子磁岛,可能引发等离子体大破裂,对装置造成巨大的破坏;另一方面,
J-TEXT装置前身是美国TEXT-U装置,在华中科技大学完成重建和运行,属于中型托卡马克装置。装置主电源是100MVA飞轮储能脉冲发电机组。机组在美国电网(12kV/60Hz)条件下的额定转速为713转/分,在该转速下的储能为185MJ;在中国完成重建和运行后,在中国电网(10kV/50Hz)条件下的最大转速为598转/分,由于转速的不足造成了机组储能的不足,使得J-TEXT装置电源系统在低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