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保护问题近些年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环境保护领域,“绿色”的使用相当普遍。人们不仅经常将绿色与环境保护的含义等同,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也经常使用绿色作为代表色。这种现象意味着绿色与环境保护之间可能存在着心理关联。尽管日常生活中绿色和环境保护的联系相当紧密,之前的研究却很少关注联系背后可能存在的心理机制。本研究关注绿色与环境保护的联系,首先梳理了心理学领域对绿色的研究,其次对有关颜色的心理学理论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用来解释绿色与环境保护相关联的理论机制——隐喻。之后,基于隐喻理论提出,绿色与环境保护的隐喻联系存在心理现实性。据此,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四个实验层层递进,从多种角度探讨绿色与环境保护是否真的存在隐喻联系,并试图探究出在该隐喻联系基础上绿色对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预实验以网络调查的形式开展,探究哪一种颜色最能代表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以便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对照组。结果发现在所提供的十一种颜色中,绿色最能代表环境保护,黑色最能代表环境污染。据此,我们接下来的实验中将绿色和黑色作为对照进行实验操纵。实验一采用两因素(颜色环境描述:绿色环境vs.黑色环境)被试间实验设计,试图从语义概念角度探究绿色的环境描述是否会提升对环境保护概念的联想。结果发现进行绿色环境描述的被试在接下来的组词任务中填写出更多的环境保护相关词汇;而进行黑色环境描述的被试在组词任务中较少填写环境保护相关词汇。实验二采用Stroop范式,对“绿色”的探究从在实验一的语义角度改变为视觉角度,即视觉上呈现绿色,探讨环境保护概念能否启动绿色隐喻表征。结果发现,环境保护词用绿色呈现时被试的反应时显著短于用红色或者黑色呈现。实验三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将环境保护概念深化为环境保护行为意图,采用两因素(实验工具颜色:绿色vs.黑色)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是否人们的环保购买行为意向也会受到绿色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使用绿色购物清单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购买环保产品,而使用黑色购物清单的被试并未表现出显著的环保商品购买意向。实验四探讨将“绿色”引申为“涂绿色”的行为后,实施“涂绿色”的行为是否会对之后的环保行为意向产生抑制作用,即环保行为许可效应。结果发现,当被试进行污染环境启动后,涂绿色的被试相比涂黑色的被试在之后的行为意愿选择上更少倾向于环境保护行为,即产生了环保行为的许可效应。综上所述,本研究探究绿色和环境保护的隐喻联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证明语义角度、感觉角度以及行为角度绿色和环境保护的隐喻关联,探究出绿色对环保认知有促进作用,补充了心理学对绿色和环境保护联系紧密的理论机制解释。同时,本研究结果对环境保护宣传具有一定实践意义,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选择绿色作为背景色以增强人们的环保认知,从而促进人们更多采取环保行为。但要谨慎采用绿色相关的行为(如涂绿色)以防产生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