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益孕液”的研制及临床试验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16种中西药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抑菌试验通过12种单味中药及4种常用抗生素对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得出黄连、黄芩、大黄的抑菌效果较好,乳酸环丙沙星对细菌的敏感性最高。根据单味中药的抑菌结果设计了三个不同组分的复方药物进行抑菌试验,得出复方2的抑菌效果明显,将复方2命名为复方“益孕液”。此试验为新型复方药物的组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二、复方“益孕液”的安全性评价以昆明小白鼠和家兔为试验动物,分别做急性毒性试验和局部刺激试验,结果表明:复方“益孕液”的LD50>64000mg/kg,对粘膜有温和的刺激,没有不良反应。这证实了复方“益孕液”可以通过子宫灌注给药。三、复方“益孕液”的抗炎试验以昆明小白鼠为试验动物,给小白鼠腹腔注射复方“益孕液”,观察其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程度。结果表明:复方“益孕液”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能明显的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白鼠耳廓肿胀,说明该复方制剂有抗炎作用。四、复方“益孕液”+乳酸环丙沙星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观察选取81头患有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做临床试验,试验组用复方“益孕液”+乳酸环丙沙星,对照组用土霉素,结果表明:复方“益孕液”+乳酸环丙沙星的有效率为91.3%,治疗率为87%,与土霉素相比,治疗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受胎率高于土霉素,差异显著(P﹤0.05)。五、复方“益孕液”治疗奶牛持久黄体、卵巢机能减退的疗效观察选取产后60天以上不发情,患有持久黄体和卵巢机能减退的奶牛共50头,试验组用复方“益孕液”,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结果为试验组中18头持久黄体奶牛和22头卵巢机能减退奶牛的发情率分别为83.3%和77.3%,受胎率分别为80.0%和76.5%,而对照组仅有1头奶牛发情且没有受孕,说明复方“益孕液”治疗奶牛持久黄体和卵巢机能减退有较好的疗效。六、繁殖障碍奶牛用复方“益孕液”处理后外周血中雌二醇和孕酮水平的变化选取患持久黄体、卵巢机能减退和慢性子宫内膜炎症的不孕奶牛各10头,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头。试验组中患有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内灌注复方“益孕液”+乳酸环丙沙星;患有持久黄体和卵巢机能减退的奶牛子宫内灌注复方“益孕液”;对照组宫内灌注灭菌生理盐水。各组患牛于处理当天和处理后第1、3、5、7、10、14和21 d采血,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血中雌二醇(E2)和孕酮(P4)水平变化。结果表明:持久黄体患牛在处理后血中E2水平不断升高,P4水平逐渐降低;卵巢静止患牛在处理后血中E2和P4水平均升高;慢性子宫内膜炎患牛在处理后血中E2水平逐渐升高,P4水平逐渐降低。这些结果说明,复方“益孕液”具有溶解黄体和诱导发情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各类合成药物系列产品的陆续上市,发现新的药物单体化合物的速度在减缓,研究开发费用越来越高,世界药品研究开发的年费用业已超过400亿美元,比1982年的54亿美元上升了8倍。英
采用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和继代鸡胚成纤维细胞,生产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细胞苗,效价(TCID50/mL)无明显差异。采用继代鸡胚成纤维细胞生产鸡传染性法氏囊细胞苗,减少种蛋消耗,降
对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接诊的山东地区的241份病死貂进行病原学鉴定,主要包括生物学特性分析和16S rRNA序列或特定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并对多重感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昆仑山垭口地区有5个在时代上可以衔接的天然剖面,即垭口剖面(包括惊仙谷组、羌塘组、平台组和望昆冰碛层)、纳赤台沟组剖面、三岔河组剖面以及小南川和热水剖面,分别分布在垭口盆
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源于机械工程学科,如何在设计中有效融合技术与艺术是设计教学和科研的重点。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设计相关技术知识的传授,偏重基于设计创意的形式审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应用于骨科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意义。方法选取下肢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
本文从动画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以自主拍摄的定格动画影片《风中之塔》为例,总结现有材料和技术的优缺点,并以教学和推广为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在人偶制作的材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尤瑞克林拓展时间窗(4.5~9 h)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rt-PA溶栓组(B组)
嫉妒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且十分复杂的消极情绪,嫉妒心理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调适和疏导,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和毁灭性。本文探索大学生嫉妒心理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其与人际关系
随着微电子及微机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片上系统设计技术的发展为电子系统微型化带来了实质性的进展,加速了航天器微型化的步伐,从而促进了微小卫星编队飞行技术的研究。多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