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引起的一种猪烈性传染病。猪是其唯一自然宿主及主要传染源。感染后可导致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木乃伊胎,公猪不育和育肥猪呼吸系统症状。初生仔猪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病死率高达100%,但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以疫苗预防为主。2011年以来,中国很多猪场相继发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我国流行的PRV毒株为基因II型变异株,Bartha-K61弱毒疫苗免疫不能对其起到防控作用。PRV UL56蛋白(pUL56)属于II型膜蛋白,研究发现pUL56可促进PRV在神经元之间的传播,且对病毒的毒力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以pUL56为研究对象,筛选与其互作的含有WW结构域(domain)的宿主蛋白。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uoprecipiated,Co-IP)实验确定了与pUL56相互作用的WW-domain宿主蛋白:Bcl-2相关永生基因3(Bcl-2 associated athanogene 3,BAG3)蛋白、神经前体细胞表达发育下调蛋白4(Neural precursor cell expressed developmentally down regulated 4,Nedd4)和ITCH。利用激光共聚焦实验确定了表达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GFP-pUL56与HA-mBAG3、HA-mNedd4及HA-sITCH在转染的HEK293T细胞高尔基体上存在共定位。通过互作,GFP-pUL56可将细胞质分布的HA-mBAG3、HA-mNedd4及HA-sITCH重新定位于高尔基体。前期研究已证实多种病毒蛋白可通过其编码的PPXY基序(PY motif)与含有WW-domain的宿主蛋白产生互作。为验证pUL56与宿主蛋白的互作是否通过PY motif发挥作用,本研究将pUL56截短表达为N末端、中间区域(包含全部PY motif)及C末端。分段Co-IP实验结果证明BAG3、Nedd4和ITCH主要与pUL56中间区域互作。此外,pUL56 C末端与Nedd4也存在互作。本研究将pUL56编码的4个PY motif突变为AAXY。Co-IP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Y motif突变的增加,pUL56与宿主蛋白互作能力逐渐减弱,其中pUL56 PY motif全部突变后与BAG3和ITCH完全失去互作能力,而与Nedd4仍存在微弱的互作;激光共聚焦实验结果表明PY motif全部突变后,Nedd4和ITCH与pUL56在细胞内仅存在微弱的共定位信号。此外,pUL56可介导宿主蛋白BAG3、Nedd4和ITCH表达下调。其中,pUL56 PY motif在Nedd4及ITCH的下调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对BAG3的下调无作用。因此,pUL56介导的BAG3下调存在其他分子机制。综上,本研究阐明了PRV pUL56与宿主蛋白BAG3、Nedd4及ITCH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及其互作的分子机制。并且,pUL56可显著下调WW-domain宿主蛋白的表达,为揭示PRV pUL56的毒力表型奠定了分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