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PIP2),是细胞膜中的一种重要的微量磷脂组分,约占细胞膜磷脂总量的1%。PIP2在细胞质膜的内侧面富集,是许多信号蛋白的作用底物。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PIP2参与调控了多种不同的细胞活动,包括:细胞骨架蛋白的调节,胞吞及胞吐作用,离子通道功能调节,基因表达,血管发生,细胞迁移和极化,细胞凋亡,囊泡运输,局部黏附的形成以及细胞核事件等,其代谢水平与肿瘤,糖尿病,炎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在心脏组织中,PIP2可以受到激素等许多刺激因素的影响。儿茶酚胺类化合物、血管活性肽等激素通过激动Gq/PLC通路能够引起PIP2的水解。但是,PIP2在细胞膜上的局部水解并不代表它整体水平的变化。在豚鼠的离体心脏组织中,经可水解PIP2的G蛋白耦联受体(GPCR)激动剂灌流后,心脏组织中PIP2的含量水平并没有明显变化甚至略有增加,这说明PIP2在心肌细胞膜中的代谢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培养的心肌细胞中,包括细胞活素、生长因子、儿茶酚胺类化合物、血管活性肽在内的一系列物质都与心肌细胞的肥厚有关。它们可以通过相应信号通路激活诱导心肌细胞肥厚,Gq/PLC通路就是其中之一。受体激动后,激活的磷脂酶C(PLC)可以将PIP2水解为肌醇-1,4,5-三磷酸(IP3)以及1,2-二脂酰甘油(DAG),前者与内质网上的IP3受体结合能够使细胞内质网的钙库释放Ca2+,Ca2+和DAG均对经典型的蛋白激酶C(cPKCs)亚型有调控作用。在心肌细胞内PKC可以启动细胞核内与肥厚相关的基因表达。这些细胞信号事件与膜PIP2浓度有何关系是值得关注问题。
本实验中我们使用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激动大鼠心肌细胞中Gq/PLC通路,采用薄层色谱和脂-蛋白交叠分析的方法对心肌细胞PIP2的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测定研究培养的心肌细胞及心肌肥厚模型中心肌细胞PIP2含量的变化,对PIP2含量的变化与心肌肥厚发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细胞PIP2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NE、AngⅡ对成年大鼠心肌细胞PIP2含量的影响
方法:(1)分离、培养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以NE(5μM)、AngⅡ(3μM)分别刺激大鼠心肌细胞2小时、24小时,使用薄层色谱(TLC)和脂-蛋白交叠分析(Lipid-protein overlay assay,LPOA)的方法测定心肌细胞内总PIP2含量的变化;(2)以PLC抑制剂U73122(0.8μM)、U73122同型无效物U73343(0.8μM)、PKC抑制剂Bis-1(2.0μM)和十字孢碱(Staurosporine,1.5μM)、PI4K抑制剂wortmannin(10μM),以及钙离子螯合剂EGTA(1mM)和BAPTA-am(25μM)预处理心肌细胞后,再以NE(5μM)、AngⅡ(3μM)分别刺激心肌细胞,2小时、24小时后使用TLC和LPOA的方法测定总PIP2含量的变化。
结果:(1)在使用NE(5μM)和AngⅡ(3μM)激动相应受体后后,原代培养的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内总的PIP2含量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20%左右:(2)使用PLC、PKC和PI4K的抑制剂以及钙离子螯合剂预处理心肌细胞可以明显阻断NE和AngⅡ导致的PIP2含量的增加,其中BAPTA-am处理后NE和AngⅡ甚至可以降低PIP2的含量;PLC抑制剂U73122的同型无效物U73343没有明显作用。
结论:激动成年大鼠心肌细胞Gq耦联的GPCR虽然理论上可以引起PIP2的水解,但却增加整体心肌细胞内PIP2的含量,此作用可能与反馈性的PIP2合成增多有关,且此过程具有钙依赖性。
二、心肌细胞PIP2含量变化与心肌肥厚发展时程和性质的关系
目的:研究PIP2含量变化与心肌肥厚不同阶段的联系
方法:(1)以NE刺激心肌细胞,取20min,1h,2h,24h,48h五个时间点,使用TLC的方法分别测定其中总PIP2含量的变化;同样,以AngⅡ刺激心肌细胞,取2h,24h,48h,72h四个时间点,分别使用TLC的方法测定其中总PIP2含量的变化;(2)使用PCR的方法,研究单纯以NE刺激2小时和wortmannin预处理20分钟再以NE刺激2小时之后心肌细胞内两种肥厚指标(α-MHC,c-fos) mRNA水平的变化;(3)使用Western blot的方法研究AngⅡ刺激48h时心肌细胞内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改变;(4)以正常大鼠为对照,使用LPOA的方法测定游泳锻炼致心肌肥厚和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致心肌肥厚两种模型大鼠心脏内总PIP2含量的变化。
结果:(1)在以NE刺激24小时之后,心肌细胞内PIP2的含量由升高开始回落,刺激48h时PIP2的含量与对照相比甚至略有降低;同样,在以AngⅡ刺激24小时之后,心肌细胞内PIP2的含量由升高开始回落,但并未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2)通过对心肌肥厚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发现,单纯NE刺激组和wortmannin预处理后再给NE组均能够引起α-MHC,c-fos向着肥厚发展的方向变化,即α-MHC表达水平下降、c-fos表达水平升高,其中wortmannin预处理组引起的α-MHC表达水平下降明显大于单纯NE刺激组,而两组对c-fos表达水平升高的影响相差不大;(3)在AngⅡ刺激第48h时,心肌细胞内Akt蛋白磷酸化的水平升高;(4)生理性、病理性两种心肌肥厚模型大鼠的心脏内PIP2总含量水平改变明显不同,前者与正常相比变化不大,而后者明显降低。
结论:心肌细胞PIP2含量在心肌肥厚的初期升高,之后开始下降;阻断PIP2的合成不能减缓心肌肥厚的发生,相反不利于心肌细胞的自我保护;PIP2再合成加快是心肌细胞对肥厚刺激的一个积极反应,可能与心肌肥厚初期心脏的代偿性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