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庭能源消费行为与效率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enboss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和能源贫困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面临的两大难题,与二者密切相关的能源消费行为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宏观能源消费、行业能效和技术设备等方面,然而现有文献在微观家庭能源消费领域的研究却十分有限,导致我国家庭能源消费行为缺乏科学引导。本文从家庭能源消费这一重要的经济学领域出发,重点探讨了家庭能源消费的使用效率、潜在行为类型和能源贫困三个方面,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文章首先估算我国家庭能源使用效率,并验证了能源阶梯理论。随后,我们通过内生分组方式深入挖掘家庭能源消费行为的异质性,获取家庭能源消费的潜在行为类型。最后,针对中国家庭的能源贫困问题,我们从多维度、多层面视角估算家庭的能源贫困值。  文章研究的主体思路是从家庭层面的能源消费现状和能源阶梯理论出发,提出研究问题;然后以微观数据为支撑、运用经济学的相关技术手段解决研究问题;最后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明确提出了本文的三个研究命题,归纳了研究意义。随后,这一章节理清了整篇文章的研究思路与内在逻辑框架,并总结了本文在理论模型和实证方法方面的创新。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该部分以能源效率为出发点阐述效率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宏观层面的研究,并且介绍效率的相关研究方法;接下来,聚焦微观家庭层面的能源消费,包括家庭能源效率和家庭能源阶梯理论的相关文献;然后,重点归纳家庭能源消费行为方面的研究,包括影响因素和异质性分析;最后,梳理家庭能源贫困研究的已有文献。  第三章着手本文的第一个研究命题,实证研究我国家庭的能源使用效率。文章通过构建前沿需求函数,分解出了家庭能源消费行为中的无效因子,即能源超额消费量。通过估算这部分超额消费量获得每个家庭的能源使用效率。进一步地,我们运用共同前沿函数(Meta-frontier)的技术手段,统一了城、镇、乡家庭能效的估算准则,并得出了我国家庭能源使用效率的整体分布。这一章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充分评估家庭能源消费行为的优劣,并且从全新的视角探讨家庭能源使用效率与能源阶梯理论的关系。  第四章集中研究异质性在家庭能源消费行为中的潜在影响。在这一章中,我们通过挖掘潜在行为类型,深入地理解家庭能源消费行为模式的差异化成因。本章采用有限混合模型(Finite Miture Models)得出潜在最优组别,该方法是通过判定家庭行为条件分布的相似度,获取样本归为每组的后验概率而重新拟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家庭能源消费行为一共存在三个组别,其中第二组的能源消费不受到收入的影响;第一组家庭的能源消费平均最低。本章研究加深了对微观家庭异质性的认识,进一步剖析了家庭能源消费行为的理性程度。  第五章重点关注我国家庭的能源贫困问题。文章从能源贫困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现有文献在能源贫困衡量中的局限性。对此我们构建了多维能源贫困指数,进而挖掘能源贫困在家庭行为中的深远影响。文章从能源可得性和经济因素方面,多维度、多层面度量了家庭能源贫困,在此基础上获悉不同维度的能源贫困在全国的分布情况。以上重要信息有助于优化各项扶贫资源的配置,从而达到有效减缓我国能源贫困现象的目的。  第六章总结并评述了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了提升我国家庭能源使用效率以及优化家庭能源消费的行为模式,本章在如何找到能源贫困对象并采取针对性的扶贫援助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此外,结尾处明确指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  本文在理论模型和实证方法两个方面为该领域研究作出了贡献,具体的创新性体现为:  (1)理论模型的创新。首先,文章从微观家庭视角,深入探讨我国家庭能源消费的行为与效率,并得出了丰富的研究结论。这一研究视角本身具备显著的理论创新价值。因为绝大部分能源经济学领域的中国问题研究聚焦在国家、区域和行业层面,目前以微观家庭为行为主体的能源消费探讨非常有限。具体而言,在能源使用效率的研究中,本文率先通过构建家庭能源需求函数获取每个家庭的最低能源需求量。其次,本文将能源阶梯理论充分融入家庭层面的实证研究中,并且该理论贯穿了本文的三个研究命题。我们依次探讨了能源阶梯理论与家庭能源使用效率、能源阶梯理论与收入因素以及能源阶梯理论与能源贫困的关系,进一步从实证角度完善了该理论。最后,本文将研究重点聚焦在能源贫困群体,首次从多维度、多层面的视角度量家庭能源贫困值,在此基础上核算我国的多维能源贫困指数。多维能源贫困的估算开启了我国家庭能源贫困研究的理论探索。  (2)实证方法的创新。文章从全新视角探讨我国家庭能源消费行为的异质性。针对现有文献对分组的随意性,本文通过数据和模型,灵活了样本分组。基于分组结果,进一步挖掘家庭特征变量(例如健康、教育)以及主观社会态度对能源消费行为的潜在影响。具体而言,通过验证能源消费行为的潜在影响因素,继而获得消费行为的潜在组别,从更深层次剖析了我国家庭能源消费行为的模式和特征。在能源效率的估算中,文章充分考虑家庭在生活习惯、能源设备和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首先分别构造城、镇、乡家庭的能源需求前沿函数。随后,我们采用共同前沿函数,通过线性编程和自助法实现全样本的能源使用效率估算。在能源贫困指数的计算中,本文借用多维贫困指数(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的思路,但是国际通用的维度中并未考虑收入因素,则根据多维能源贫困的定义设立了经济因素维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多维贫困指数的应用范围。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我国2012年的家庭平均能源使用效率为63%,其中城市家庭的能源使用效率低于乡、镇家庭,并且其能源使用效率的跨度最大。我们发现城市家庭中存在能源使用效率非常低的群体,而能效相对高的家庭(能源使用效率为100%,占比全样本的0.1%)也来自城市。以上结果表明城市家庭虽然有条件率先获取高效能源设备,但是城市家庭在能源消费行为中存在较多的浪费现象。传统能源阶梯理论提出能源效率与家庭财富的紧密关系,本文的研究从设备效率和消费效率两个角度进一步完善了能源阶梯理论。  在微观家庭能源消费的异质性研究中,我国家庭一共存在三组能源消费行为,并且各组家庭的能源消费行为受到不同因素影响:例如教育水平的提高将抑制第二组家庭的能源消费;一些主观态度,例如环保意识、社会不公的感受会引起第三组家庭的能源消费变化。此外,每组家庭的主要特征如下:第一组家庭总体上社会经济地位偏低,第二组家庭具备能耗较高的特征,第三组家庭占比76%,为我国最普遍的能源消费类型。  能源贫困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家庭能源贫困程度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能源贫困发生率在全国范围内高达45%,其中我国家庭能源贫困具有地区差异性:农村家庭的能源贫困指数显著高于城镇家庭,东部发达地区在资源获取维度与经济因素维度均优于西部偏远地区的家庭。通过对多维能源贫困的测算,文章证实了能源贫困对家庭健康和教育的负面影响。
其他文献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涉及到建筑工程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在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还有很大的提升和管理空间.本文重点针对建筑工程管理
近年来,长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按照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七五”普法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全面贯彻
期刊
新时期工程涉及开采矿产资源管理是市县地方矿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湖州市作了一些探索.湖州市工程项目涉及开采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始终坚持“既支持经济发展,又严格规
期刊
近年来,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贯彻落实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和杭州市委关于开展“三服务”活动的决策部署,立足部门职能,坚持党建引领,精心谋划,与活动联系点——杭州市临
期刊
近年来,为推进乡村品质从局部盆景向全域风景转变,龙游县融合“两江走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衢江、灵山江“两江走廊”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山水林田湖草路人房”一体化
期刊
此文详细分析了目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2006-2007年,人民银行频繁使用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八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给中国的资本市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资本市场上,上市商业银行作为
学位
为适应新时代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利用新要求,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布局,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在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的统一部署下
期刊
自1958年建队以来,浙江省地勘局第七地质大队(以下简称“浙江七队”)已经走过六十余年的峥嵘岁月.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七队进入自2012年获得全国重大先进典型荣誉后的“创新
期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批示精神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三服务”工作的要求,中共宁波市委办公厅、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宁波市“三联三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