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环境下行车主动服务系统模型及仿真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te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发展进入到信息时代,汽车也正逐渐超越“交通工具”的范畴,不再是孤立的单元,成为了网络的智能终端和交通系统中最为关键的节点以及人们获取服务的重要媒介,传统汽车具备一定智能化的趋势更加显著。车联网环境下,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和智能计算,可以对车辆以及交通环境状况全面感知、交互与管控,在大范围交通数据信息交互的基础上为每个车辆提供多层次、多方位信息服务,同时对交通参与者实施全程的管控,从而保证行车安全,实现交通效率最优化的网络与应用。  能够对行车用户的服务需求进行主动的、清晰的、有效的感知与辨识,再通过车联网中各个网络节点的信息交换,自主生成或搜寻服务资源,最终实现向用户主动推送相应的服务并对服务质量提供有效保障的行车主动服务系统(DrivingActive Service System,DASS)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车联网远景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研究热点。  本文在传统行车服务系统(Traditional Traffic Service Systems,TTSS)研究的基础上,以交通运输部信息化技术研究项目“道路交通事故链阻断方法及主动安全集成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3-364-836-900)”为依托,针对TTSS“请求-响应”被动式服务存在的缺乏主动性、实时性弱、扩展性能差等不足,着重研究了基于MAS理论的“自动识别-主动推送”DASS模型、系统结构以及实现并提高DASS综合性能的关键技术,为设计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DASS进行了必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探索。  论文主要工作包括:  (1)对车联网环境、主动服务的概念及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综述,进一步阐明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实现DASS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2)提出了基于MAS理论的“自动识别-主动推送”DASS模型、系统结构以及控制方法,设计了DASS中合理的Agent结构、功能及Agent之间高效的协作方法。  (3)针对DASS中传统数据融合方法难以表达同一交通区域、同一交通事件的一致与互补的不足,创新性的提出了基于Agent的DASS信息融合算法,增强了交通信息融合效果,为实现DASS提供了优良的交通基础信息品质保证。  (4)行车服务需求的感知与生成是实现DASS的关键,提出了基于规划图结构的多视点DASS行车服务需求主动感知算法、基于Agent的行车用户服务需求与DASS服务能力匹配算法以及基于模拟退火蚁群算法的DASS路径规划算法。  (5)基于Prescan软件,自主搭建了以交通信息中心为核心的DASS仿真平台。通过构造车联网仿真环境,设计DASS服务需求实验,初步验证了DASS在服务的实时性和主动性方面的优越性能;并以最优路径选择作为DASS的典型应用实例,验证了DASS主动服务下最优路径选择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建设工程诸如高速公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工程、工民建筑工程等建设中出现的边坡加固支护技术越来越多。预应力锚索就是其中一种广泛应用
在目前实际使用的汽车ABS产品中,绝大多数的ABS都采用经验的逻辑门限控制方法,但该方法没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指导,控制逻辑较为复杂,参数的选择只能依靠经验和大量的道路试验来
为了满足油田石油开采的特殊需要,本文介绍了一套基于光纤传输的小型井下电视。它能够在井下微弱的光线下对深井井底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测,是油田工作者首选的井下测试设备。论
目前国内银税类嵌入式设备主要是围绕ARM7开发的,在处理速度及功能上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文完成了一个基于ARM9的银税类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为银税类控制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支持。所采用的微处理器是ARM9系列的EP9312,设计了一款集成度高,主板面积小,外围接口多,成本低,运行速度快的嵌入式系统平台。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介绍了嵌入式产品的开发及生命周期,详细地描述了本研究的调研过程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年来,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高宽带网络的需求迅猛增加,无源光网络(PON)作为光纤接入网的一个代表性解决方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且逐渐在各个领域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