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劳伦斯创作中的异域想象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mon521mu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H.劳伦斯是一位有着强烈忧患意识和救世理想的作家。劳伦斯深感现代人的生命和生活在西方文明的病态泥沼中越陷越深,他要为现代人找寻出路。本文尝试结合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分析劳伦斯异域想象的成因、表现和意义。首先论述了劳伦斯异域想象的促成因素,即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劳伦斯坚信欧洲的“地之灵”已经衰落,他将目光投向原始性尚存的异族、异教、异国,追寻心中的乌托邦“拉纳尼姆”,探索人类的新生之路。其次分析了劳伦斯创作中对欧洲南部意大利、非洲、澳洲、直至美洲的想象,从中看到他通过对异域的重塑,表达了自己对西方文明所进行的审视和反思。由此本文归纳了劳伦斯异域想象的模式,探索了他思想发展的轨迹,体会了他对祖国爱恨交织的矛盾心情,从而对劳伦斯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也看到了他异域题材小说的独特价值。
其他文献
不论“80后”是不是“只是进入市场,而没有进入文坛”,也不论“80后”的创作是少年读物,还是文学作品,既然在众多权力角色的合力之下,他们成为了已然存在的既定事实,那么客观、冷静
人的内心世界一直是文学创作中备受关注的焦点,的确,现代人隐秘的心理从某种程度上更能反映他们的真实处境。本文从心理学的层面探悉《金色笔记》中所反映的自由女性的困境,并力
司马光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史学家。目前学界对其史学巨着《资治通监》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对其诗文集的研究成果则非常少。本文重点探究司马光诗文集在宋代、明代、清代的刊刻
王小波将他的身份定位为小说家,他以狂欢的姿态戏谑荒诞的社会,以理性和浪漫营造理想的精神家园,其作品闪烁着智慧和理性的光芒,兼具艺术之美。狂欢化作为王小波小说的外在表
杜甫家族,属于京兆杜氏的分支,始自杜预幼子杜耽。西晋永嘉乱后,杜耽孙杜逊随晋元帝南迁,定居襄阳,形成了独立于京兆本宗的新郡望——襄阳杜氏。襄阳杜氏发展到唐代,主要以杜
利奥·洛文塔尔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但长期以来,在谈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研究时,很少有学者研究洛文塔尔的思想。研究者一般认为洛文塔尔是法兰克福学派主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