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醋液处理种子对稻棉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droid_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物种子的萌发出苗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群体建成与产量形成,因而探索提高种子活力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种子引发与包膜技术均可提高种子活力,其中种子包膜技术操作简便易推广,合理应用可促进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但我国目前应用的多数种衣剂主要以杀虫杀菌的农药成分为主,基本不影响种子活力与萌发特性,有的甚至有一定抑制作用,或对环境不友好。因此,开发一种提高种子活力,促进植株生长的高效环保种衣剂很有必要。本研究以水稻品种黄华占、棉花品种华棉3097为试验材料,针对水稻、棉花特性分别开发了以木醋液为主要配方的引发剂、种衣剂,为提高水稻、棉花育苗与直播的出苗率及壮苗率提供技术支撑。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木醋液配方进行种子处理可显著促进水稻种子萌发与生长,提高产量采用木醋液引发,配方引发,配方包膜均可提高水稻的发芽与出苗率,同时加快发芽出苗时间。不同处理以配方引发效果最好,木醋液引发次之。配方包膜在播种4天产生良好效果。在培养箱发芽盒播种条件下,配方引发的平均发芽时间,出苗时间较对照分别缩短了0.17 d和0.23 d。大田直播条件下,木醋液及其配方处理的出苗率显著提高,其中木醋液引发、配方引发、配方包膜分别较裸种对照提高了7.1%、22.9%、7.9%。木醋液及配方处理种子可显著改善水稻的生长状况,影响水稻的生育进程,促进植株的营养与生殖生长,不同处理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对照。成熟期调查,配方引发与对照比较,单位面积穗数增加35.2%,每穗颖花数增加14.5%,最终产量提高11.5%。配方包膜最终产量提升10.9%,与配方引发效果接近。2、木醋液配方进行种子处理可显著促进棉花种子萌发与生长,提高产量采用木醋液引发,配方引发,配方包膜均可提高棉花的发芽出苗率,与幼苗活力,与水稻种子处理具有相同趋势。不同处理中以配方引发效果最好,配方包膜接近配方引发。培养箱发芽盒内播种结果显示,配方引发处理的棉花其种子出苗率、发芽率、发芽指数分别比对照提升19.3%、18.8%、37%。大田直播下,木醋液引发、配方引发、配方包膜的分别出苗率提高33.5%、33.0%、37.7%,达到显著水平。木醋液及配方处理种子可显著改善棉花的生长状况,影响棉花的生育进程。以配方引发效果最显著,苗期缩短了7 d,蕾期延长7 d。木醋液及配方处理棉花的株高、茎粗、分枝数、蕾铃数、叶面积、干物质皆高于对照。以配方引发、配方包膜对植株生长与干物质积累更为显著。成熟期调查,与对照相比,配方引发的单铃重提升25.7%,籽棉产量增加11.7%。
其他文献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干旱性的灾难频繁发生,水稻遭受干旱胁迫的面积也在逐年扩大。根系作为植物的主要吸水器官,也是最先感受到干旱胁迫的部位,根系的形态与生理特征与抗旱性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明确根系特征与水稻抗旱性的关系,试验以前期筛选出的两种根系类型(即大根系和小根系)水稻为材料,通过设置全生育期的淹灌对照(CK)和干旱处理(DS,土壤水势-30 k Pa左右),系统研究了两类水稻株系在关键生育时期的形态特
学位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花生落荚性及荚果大小对于花生收获及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的有关花生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高产、优质、抗病等方面,对花生落荚及荚果大小的的研究还较少。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测序和统计方法的不断完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被用于更多复杂性状的遗传解析。本研究利用390份花生群体进行落荚及荚果大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与落荚性状相关联的标记和荚果大小的
学位
溶质载体15(Slc15)家族是利用质子梯度和负膜电位作为二肽/三肽和拟肽分子的跨膜转运蛋白,具有介导短肽链和拟肽物质进入各种细胞的功能。因此,Slc15家族也被称为寡肽转运载体家族(POTs)。在哺乳动物中共记录了五个成员,包括Slc15a1(Pep T1)、Slc15a2(Pep T2)、Slc15a3(Ph T2)、Slc15a4(Ph T1)和Slc15a5。本研究首次在鲤(Cyprinu
学位
干旱胁迫严重影响着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一般分为ABA依赖型和非ABA依赖型。植物受到干旱胁迫后,FERONIA类受体蛋白激酶的配体RALF结合到其胞外结构域上,然后通过FER-GEF-ROP模块激活ABA信号途径负调控蛋白PP2C/ABI2,从而负调节ABA反应。花生广泛种植于我国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花生FERONIA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家族相关研究未见系统报道。
学位
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受到栽培措施的影响,并且氮肥运筹及种植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增施氮肥虽然有利于水稻高产,但影响食味品质,而减氮会造成减产,因此研究增密减氮对于协调水稻产量及食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鄂中5号、鄂香2号两优质稻品种,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D1 37.05万穴.hm-2、D2 30.30万穴.hm-2、D3 25.65万穴.hm-2)及8个氮肥运筹处理CK(不施氮)、5
学位
水稻作为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水稻总产不断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单产水平的提高与品种改良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培育出的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由于高产大穗品种一般都存在强弱势粒异步灌浆的问题,甬优系列品种的推广受到结实率不稳定的限制,而优化氮肥管理有利于促进籽粒灌浆,稳定结实率,发挥水
学位
我国溶洞资源丰富,因其具有寡营养、长期无光等特点,故存在具有可适应特殊生境的微生物类群。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纯培养技术,探究了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仕女洞和2号洞的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对两个潜在新物种开展多相分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放线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挖掘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探究其在水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主要结果如下: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对10个淇县溶洞样品的细菌多样性
学位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是在鱼类的运输、捕捞、养殖等过程中机械工具极易对鱼类皮肤造成损伤,为病原体的入侵打开门户,造成病原感染,给渔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皮肤创伤过程伴随着明显的炎症反应,众所周知,炎症反应在机体自身的组织修复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长期或过度的炎症反应则会造成进一步的组织损伤。因此,揭示鱼类皮肤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机制,对于理解鱼类对组织损伤的免
学位
水稻分蘖角度是构建理想株型的重要性状,粒型是影响产量和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性状。挖掘和研究调控水稻分蘖角度和粒型性状基因有助于优良品种的培育。以463份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挖掘调控水稻分蘖角度与粒型性状相关基因,对提高水稻品种产量、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463份水稻资源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并连续两年(2020年和2021年)对其分蘖角度和粒型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利用
学位
锦鲤(Cyprinus carpio L.)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鲤属(Cyprinus),是世界上养殖最为广泛的观赏鱼品种之一[1]。现今,有关锦鲤体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黑色素细胞分化、黑色素沉着,有关黄/红色素细胞分化、迁移及色素沉着的研究较少,多集中在鱼类模式生物斑马鱼、青鳉上。近年来,人们在锦鲤体色遗传机制上开展了深入解析,已经筛选和鉴定了多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