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fengrui0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具有清热解毒,化瘀利尿之功效,收录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本文对半枝莲的干燥全草进行提取分离,并对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ODS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半枝莲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及化学方法等手段,鉴定了19个化学结构。其中,黄酮类化合物4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2个,醌类化合物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3个,香豆素1个,甾体化合
其他文献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等多种功效。用于治疗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症。本实验利用95%乙醇回流提取,柱层析分离、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金银花中得到了四个环烯醚萜类成分和两个黄酮类成分,并利用它们的理化性质、NMR数据分析鉴定了这六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它们分别是当药苷(swerosi
学位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 Pers)隶属于担子菌门猴头菌科,是名贵的药食兼用菌。市场上已有的药品《胃乐新冲剂》是由猴头菌发酵浸膏制得的制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多种消化道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至今为止,对猴头菌活性成分的报道主要有多糖类和甾醇类化合物。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发利用猴头菌,我们对其猴头菌寡糖部分进行了化学和药理的深入研究。本课题将猴头菌浸膏水溶,乙醇沉淀,得醇沉部分He
学位
槲寄生为桑寄生科槲寄生属,槲寄生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现已从中分离出挥发油、黄酮、有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及多肽、蛋白多糖等高分子化合物。槲寄生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抗病毒、抗心律失常等多种药理作用。近来这些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应用颇广,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病中更有独特作用。本课题主要通过建立心律失常动物模型来探讨槲寄生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以及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
学位
苦参碱(matrine)是清热燥湿类中药苦参(Sophora flavescensAit,)所含的主要生物碱成分之一,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抗病毒、抗炎、免疫及抗肿瘤等方面有重要的药理活性和应用前途。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体外、体内实验,评价苦参碱滴眼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5、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杆菌ATCC25922感染所致角膜炎和结膜炎的治疗作用。体外实验,采用
学位
蝎(scorpion)属原始肉食性蛛形纲蝎目、甘蝎科的节支动物。蝎的主要药理成分为蝎毒。目前已从蝎毒中分离出数十种蝎毒的单体组分—蝎毒多肽,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因其可以治疗多种疑难病而应用于临床。镇痛是全蝎的主要药理作用,分离出一种镇痛活性肽(Scorpion Analgesic Peptide, SAP)。经临床验证SAP对多种急、慢性疼痛均有较强抑制作用。如能分离纯化出单一组分的镇痛活性肽,将
学位
通光藤始载于《滇南本草》,为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通光散的藤茎,味苦,性微寒,具有消炎、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散结止痛之功效;主治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癌瘤积毒等。通光藤主要含有C_(21)甾体类、三萜类、糖类、环醇类等化合物。为了进一步阐明通光藤药效物质基础,我们对通光藤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手段,从通光藤的
学位
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ng)为姜科姜黄属植物,是药典收载的中药莪术的三大品种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西省。莪术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淤血经闭、食积胀痛等症。现代研究表明莪术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本论文对广西莪术根茎的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对其进行了分离及结构鉴定。利用各种色谱手段从中分离得到了
学位
红厚壳(Catophyllum inophyllum Linn)为藤黄科红厚壳属植物。红厚壳叶在民间用于治疗外伤出血、跌打损伤和风湿骨痛等。国外学者对红厚壳属植物的叶、茎、根皮、种子等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到了香豆素类、(口山)酮类、黄酮类、萜类等化合物。在系统查阅了国内外对红厚壳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红厚壳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硅胶
学位
红树林是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沿海的盐生植物群落,有“海底森林”的美誉,是海洋生物资源宝库之一。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不但使其产生了许多与普通陆地植物不同的次生代谢产物,而且创造了极为丰富又极具特色的微生物资源,成为近年来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从红树林植物中发现结构新颖的活性海洋天然产物,寻找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药物先导化合物,我们对红树植物阔苞菊(pluchea indica)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及药
学位
白蔹又名白根、猫儿卵,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白蔹Ampelopsisjaponica(Thunb.)Makino的块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引为下品。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生肌止痛之功能。用于痈疽发背、疗疮、瘰疠、水火烫伤。目前对白蔹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从化学成分方面对白蔹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ODS、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白蔹的7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