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铜致山羊红细胞膜溶破机理的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jinzhan2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报酬的作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动物饲料中。但摄入高剂量的铜不仅影响动物产品的质量,还会引起动物铜中毒,溶血是其最主要的特征,而关于高铜致红细胞发生溶破的机理研究较少。本试验以体外培养山羊红细胞为试验对象,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铜,通过检测红细胞膜磷脂组分、膜骨架蛋白组分、膜抗氧化功能、膜ATP酶活性、膜的流动性变化及膜唾液酸含量,观察红细胞的形态,以探讨高铜致羊红细胞膜溶破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高铜能引起红细胞膜收缩蛋白Ⅰ、Ⅱ及区带Ⅳ-2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而区带Ⅲ蛋白含量明显增高,红细胞膜唾液酸(SA)含量降低,磷脂酰乙醇胺(PE)含量降低,神经鞘磷脂(SM)和磷脂酰丝氨酸(PS)含量升高,表明高铜能够改变红细胞膜蛋白和磷脂等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这可能是高铜致羊红细胞损伤的机制之一。2.高铜导致红细胞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多,引起红细胞抗氧化功能降低,诱发氧化胁迫,使得红细胞处于氧化应激状态,这可能是高铜致羊红细胞溶破机制之一。3.高铜使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在酸性甘油溶液中的溶血速度(AGLT50)升高,细胞膜ATPase活性降低和膜流动性降低,表明高铜能够破坏红细胞膜的功能,进而使得红细胞发生溶破,这可能是高铜对羊红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4.高铜影响红细胞的形态,扫描电镜发现,随着铜剂量的增高,红细胞形态发生了从正常的圆盘状→棘形→球形→球形表面突起→破碎的一系列演变过程,这表明高铜能够影响羊红细胞的形态和变形性,导致其发生溶破。本试验通过对红细胞膜结构、功能及抗氧化功能等的检测和红细胞形态的观察,揭示了高铜能够诱发氧化胁迫,破坏羊红细胞膜的结构,干扰膜的功能,进而通过直接和间接的作用引起红细胞的形态发生一系列变化,并导致红细胞发生溶破,阐明了高铜致羊红细胞溶破的机制,丰富了毒理学研究和比较医学的资料,为防治畜禽铜中毒和促进畜牧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 V)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成员,为有囊膜线性双股DNA病毒,是引起绵羊、山羊发生以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皮肤、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以及
摘要: 本文根据高职大学生英语学习背景和英语教学现状,从任务型教学方面探讨了高职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实践证明,任务型英语教学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学习教材、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以及充分利用多媒体都是行之有效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自主学习 任务型教学    1.自主学习理论背景  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可以追朔到20世纪60
传统的音乐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不利于音乐知识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合作精神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普遍认可.古语有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力量的渺小、有限,很多人的力量是无限的、不可动摇
现在中国经济的飞快提高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过去的初中历史课堂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这种学习效果无法保证课堂效率,如何解决初中历史教学中效率低下的问题.这是每个老
音乐剧作为20世纪新兴的一门综合性艺术,不仅具有符合当代观众审美情趣的音乐、贴近生活不拘一格的文学戏剧,还有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舞蹈语汇、现代科技化的灯光音响以及舞台
摘要: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教师应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运用有效创新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学习语言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本文通过分析和举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阐述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与改进办法,旨在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 高职英语 课堂教学 实用能力 多媒体技术    一、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